近日,网红电商公司如涵控股宣布将赴美上市,超级网红张大奕再次成为热门人物。
值得注意的是,一年前,如涵控股刚刚新三板摘牌。
根据招股书,如涵控股2017财年的总营收成本约为3.65亿元,毛利2.12亿元,运营亏损2182万元,净亏损4013.7万元; 2018财年,总营收成本6.43亿元,毛利3.04亿元,净亏损8995万元。
连年亏损的如涵控股为何选择赴美上市?张大奕和如涵控股有哪些渊源?除了一个张大奕,如涵控股还在靠什么盈利?
如涵控股选择赴美上市背后
2014年,在社交平台导入流量的道路中摸索的如涵开始受到资本青睐,当年11月,获得赛富亚洲的A轮融资。2015年10月,如涵控股获得君联资本领投、赛富亚洲跟投的B轮融资。随后,如涵控股估值一度暴增至31.32亿元。
2016年4月,如涵控股借壳新三板公司克里爱。8月5日,如涵控股发布了登陆新三板后的首次股票发行方案。11月7日,如涵控股披露公司最终募资4.3亿元,其中,中国电商巨头阿里巴巴集团以96.43元/股的价格,耗资3亿元认购311.11万股,获得如涵控股9.58%的股份。
市场分析人士称,这或许意味着如涵控股的商业模式得到认可。
得到了资本加持的如涵控股,营业收入和毛利率都得到了高速增长,但值得注意的是,其盈利情况却不升反降。
数据显示,2016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46亿元,较2015年的302.09万元暴增146倍,2017上半年营收继续暴增近3倍,仅半年时间就达到了3.05亿元。2016年公司毛利率由2015年的22.19%上升为48.51%,2017年上半年,毛利率也由去年同期的43.54%增加到51.29%。如涵控股2016年净利润只有263.61万元,而2017年上半年净利亏损1531.91万元,较上年同期亏损持续扩大。
2018年4月,如涵控股宣布从新三板摘牌退市。一年后,2019年3月,如涵控股选择将赴美上市。
某不愿具名的分析人士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涵控股选择赴美上市或许是想复制拼多多的成功之路。拼多多直至纳斯达克上市前也是处于亏损状态的,如涵控股或许就是看到了这一点。同时,A股上市要求太严格,如涵控股的利润规模等指标还达不到,相比之下美股就宽容多了,但如涵控股亏损风险或许仍然是其一个致命伤。
记者注意到,招股书显示,如涵控股2017年财年的总营收成本约为3.65亿元,毛利2.12亿元,运营亏损2182万元,净亏损4013.7万元。 2018财年,如涵控股总营收成本6.43亿元,毛利3.04亿元,净亏损8995万元。
如涵控股2018年4月1日至2月31日的GMV(站成交金额主要指拍下订单的总金额,包含付款和未付款两部分)为22亿元,该数值为营收的2.5倍。市场分析人士表示,若GMV增速虚高,将会造成市场估值的偏差,从而存在发展泡沫破灭的隐患。
张大奕携手如涵控股的12年
资料显示,2007年,如涵控股董事长冯敏和张大奕开始接触合作,2014年7月,共同开设第一家淘宝店,张大奕负责营销,冯敏负责技术和供应链。2016年,杭州大奕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成立,其中如涵控股占股51%,张大奕持股49%,为如涵控股的控股公司。
张大奕是否能撑起如涵控股半边天,目前还不得而知,但张大奕的营销能力不容质疑,数据或许能证明一切。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如涵控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