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黄浦区刘先生3月13日在中国质量万里行消费投诉平台投诉称,他通过平安普惠分期借款10万元,借款利率为8.4%/年,实际却需要还款159916.32元。一次电话销售让刘先生发现,平安普惠互联网金融平台将分期由24期变36期,加上搭售保险,每月收取服务费,导致变相高息。
3月9日,中国质量万里行发布《2018年消费者诉求白皮书》显示,2018年中国质量万里行消费投诉平台收到金融保险的消费投诉共计2214例,与2017年的消费投诉总数相比,增幅为73.2%。其中以P2P网贷消费投诉最为集中,其次是第三方支付以及保险类服务的消费投诉。暴力催收、销售欺诈、利息过高等问题一直是消费者投诉的集中问题。此外,高额的滞纳金、提现退款、乱扣费、商家跑路、分期还贷以及相关服务也成为消费者反映的热点问题。
2017年12月,刘先生通过互联网金融平台平安普惠借款10万元整,收取服务费3000元实际得到9.7万元,通过网络视频贷款成功。刘先生回忆当时的贷款审核过程,“工作人员询问我工作和收入状况等相关问题,还询问还款期限选择,我当时选择了还款期为24期。”
2018年1月开始,刘先生贷款审批通过,开始还款。
今年春节前,刘先生收到了平安普惠贷款电话销售人员的电话,向他推荐新的贷款业务,“业务人员和我说,2017年12月份之前是属于氧气贷,额度10万,借款期限为36期,每月还4442.12元。”也就是说,一直到今年3月,已经按时还款15期,共计66631.8元。
让刘先生觉得诧异的是,“我当时就发现借款期限不对,我质问本应该是24期,怎么变成36期?她回答不知情,建议我上APP上查看合同,或拨打平安普惠服务电话,询问人工客服。”
刘先生拨打平安普惠的官方售后电话,工作人员回复,将会上报处理。刘先生进一步询问每月还款4442.12元所包括的费用,他才知道,每月还款本息合计金额为4442.12元,包括3152.12元,每月保险760元,每月服务费530元。“我怀疑是被套路了,被业务员欺骗,现已无法联系到给我服务的贷款人员,如果再还21期,还款总计159916.32元。这比高利贷还吓人。”
针对官方客服给出的“上报领导”的回复,刘先生觉得很气愤,“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又担心逾期,不得不继续还。”
他希望平安普惠将他质疑的四方面的问题得到解决:第一,平安普惠在未通知本人同意,私自将借款期限24期篡改成36期;第二,当时电话销售人员给利息与实际不符,现在APP上显示年利息确是8.4%,综合借款成本20.97%/年;第三,贷款之前时未告知/说明,每个月购买760元的保险费用;第四,贷款之前时未告知/说明,每个月缴纳530元的每月服务费。
平安普惠官网显示,平安普惠是平安普惠金融业务集群的简称,隶属于中国平安集团。秉承“每一个客户都是值得信赖的”品牌理念,以创新的科技和卓越客户体验向社会传递“普惠精神”。为广大小微型企业和个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贷款服务,打造全球贷款客户信赖的消费金融品牌。平安普惠的产品有i贷、宅e经营贷、O2O借款、优房贷、寿险贷、薪金贷等。
与此同时,3月13日,中国平安集团联席CEO陈心颖在2018年年报发布会上表示,截至2018年末,陆金所控股旗下的平安普惠的贷款余额为3700亿,5年内实现贷款余额增加20倍。2018年9月,平安普惠已经关闭全国834家线下门店,变为全线上经营。
在处理消费者投诉方面,1月26日,聚投诉发布了2018年互联网消费金融投诉排行榜榜单。2018年全年,平安普惠收到投诉2961件,解决109件,解决率仅为3.7%,投诉解决率倒数第四。
3月13日,有消费者“匿名”在3月13日向黑猫投诉平台反映平安普惠暴力催收的情况:“平安普惠在未与本人联系的情况下,未得到本人允许,多次拨打骚扰本人通讯录,拨打本人家里电话,拨打本人单位电话,四处张扬本人欠钱,对本人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了极大的不良影响。”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指出,许多网贷平台之所以遭到众多消费者投诉,主要是因为不少网贷平台的利率远远高于36%。第一,放款时,手续费、利息都会第一时间扣除,有的冲抵相应的购物优惠券,但在广告宣传时这些因素都没有计算在内;第二,约定好的利率,在实际分期时会出现增加的情况;第三,还款日期的限制期限,以至于消费者出现不能如期还款而出现整体费用提升的情况。也就是说,很多平台推出的免息分期还款业务,虽然没有利息,但是需要支付一定的手续费用,如果消费者没有按时还款,还会产生逾期费、滞纳金等,分期购物暗藏的消费陷阱亟须警惕。
来源:中国质量万里行
搜索更多: 平安普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