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誉激增280多倍
众信旅游自2014年上市以来,就通过外延式并购不断扩张。
据长江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2015年至今,众信旅游先后收购竹园国旅、北京开元、江苏众信、法国安塞尔等16家公司股权。2017年,公司还拟作价26亿元收购上海携程等股东所持华远旅游100%股权,但以失败告终。
据了解,竹园国旅是国内大型出境游批发商,在欧洲及亚洲目的地具有较强竞争优势。去年5月,众信旅游公告称,拟以发行股份方式购买郭洪斌等6名交易对方合计持有的竹园国旅剩余30%股权,作价3.58亿元,交易完成后,竹园国旅将成为众信旅游的全资子公司。
业绩方面,伴随着多次并购,公司营收规模扩大,但净利润增速明显放缓。2014年至2017年,众信旅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42.17亿、83.7亿、101.4亿、120.48亿,同比增长40.32%、98.49%、20.71%、19.24%;净利润分别为1.09亿、1.87亿、2.15亿、2.33亿,同比增长24.32%、71.69%、15.08%、8.27%。
同时频繁并购也带来了副作用,一个是商誉的激增,一个是现金流的承压。根据众信旅游三季报数据,截至2018年第三季度末,众信旅游商誉已上升至8.14亿元,相比五年前刚上市时的287.42万元,上涨了280多倍。
此外,众信旅游2017年12月1日发行700万张可转债共募集资金7亿元,主要用于“出境游业务平台”项目及“‘出境云’大数据管理分析平台”项目。截至2018年9月30日,公司已使用可转债募集资金114.55万元用于出境游业务平台项目,募集资金余额为69188.69万元(含利息收入)。
值得注意的是,截止2018年第三季度末,公司预付账款和预收账款分别为13.63亿、7.04亿,同比增长127.1%、80.57%。预付款增长较快,导致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22亿,同比减少137.03%,资金链压力加大。
沈萌谈道,“商誉增加是因为收购的副产品,但关键在于收购标的的业绩是否可以相对抵消商誉的摊销,但是目前企业收购时支付的溢价太多,而标的的业绩太差。商誉过度增长会在财务上造成潜在风险。”
他认为,“未来出境游如果可以整合更多资源,开发差异化产品,是完全有机会的,但问题在于企业是否会愿意沉下心来做分析和研发。”
来源:长江商报 记者 张璐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众信旅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