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讯,继收购斐乐 (FILA)之后,尝到“买买买’甜头的安踏体育正朝着世界顶级体育用品集团进军。以安踏为首的中国财团斥资360亿元收购芬兰体育用品集团亚玛芬(Amer Sports)的交易进入倒计时,这项交易此前一直被质疑收购价格太高,安踏有“蛇吞象”的嫌疑,而收购完成后安踏还需要面临整合消化难题。
主营业务发展遇到瓶颈
2月26日,安踏体育在港交所发布了截至2018年12月31日的年度业绩,去年集团收益达到人民币241亿元,同比增长44.4%,毛利为126.873亿元,增长54%。安踏体育公布了2018年三大主要业务营收,鞋类营收86.3亿元,同比增长22.5%,服装营收147.1亿元,增长61.4%,配饰营收7.59亿元,同比增长44%。
主营业务鞋类营收增速被服装、配饰甩在身后,拖累了整个集团营收增速的后腿。服装行业观察人士、上海良栖品牌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程伟雄对中国网财经记者表示指出,安踏的问题是主营业务放缓,“安踏成人和安踏儿童目前发展瓶颈期已到”,此外,安踏引以为傲的业绩引擎斐乐时尚运动发展竞争加剧,没有初创发展的迅猛。
收购亚玛芬被指“蛇吞象”
对于近期备受关注的以安踏为主的财团要约收购芬兰体育用品集团亚玛芬一事,安踏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丁世忠日前表示,目前收购进行的比较顺利,预计将在3月7日有一个对外的结论公布。丁世忠表示,Amer Sports的价值是很难去钱衡量的,买这家公司核心的战略是看上了中国市场的空间,同时这家公司很多品牌在全球有足够的影响力。
2月25日,安踏体育公告中称,安踏牵头的财团获得收购芬兰运动品牌Amer Sports所需的全部官方批准,下一步将是获得Amer Sports 90%以上股东的同意。
由于金额过高,外界并不看好安踏收购Amer Sports,安踏对其的收购是“蛇吞象”,而历来“蛇吞象”似的收购下场都很难看。不过在主营业务放缓下,想要赶超耐克、阿迪达斯的安踏只能孤注一掷。业内人士指出,随着安踏主营品牌增长乏力的窘境下,寻求新的市场突破口是安踏等国内品牌需要面对的压力,而随着消费升级带来国内大运动产业更加多元、细分、功能、差异化,重做品牌市场难以立竿见影 ,拿来主义的兼并购成为每个上市公司必然的最佳选择。
这项交易还使得安踏背负沉重的资金压力。从现金流层面看,安踏对Amer Sports的收购超过了其能力范围。这项交易的总收购价是360亿元,按照安踏持股57.95%的比例看,安踏至少要准备208亿元。但截至2018年12月31日,安踏集团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只有92亿元。为了解决巨大的资金缺口,安踏只能从银行贷款,这也使得其将背负巨大债务压力。
面临整合和消化难题
尽管安踏的野心和胃口都足够大,这项巨额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整合和消化难题。
在程伟雄看来,安踏收购始祖鸟本身就是一种走出去的国际化思维,在综合类难以超越耐克、阿迪,而在户外用品市场正好可以弥补,但全球化对于安踏而言有点困难,蛇吞象消化能力需要加强。“花费市值一半的金额收购Amer Sports的全部股份,代价颇大,真的有孤注一掷押注之嫌疑。”关键看安踏是否具备足够的经营能力消化好Amer Sports。
在安踏的规划中,亚玛芬收购完成后将重点打造中国市场。安踏集团总裁郑捷表示,亚玛芬最大的协同效应还是在中国,因为它现在所有的品牌在中国的规模都非常小,但品牌基因很强大,还有独有的科技和影响力。
而亚玛芬的品牌能否在中国市场做得风生水起仍是未知。程伟雄指出,安踏属于生产批发转型升级的零售品牌,自身的品牌、产品、门店等尚未稳定,过多的品牌扩张对于安踏消化能力有担忧,“收购一个全球化品牌,撇开中国市场来看,安踏的国际化经营团队尚未具备,仅仅只是聘用一些耐克、阿迪的经营人才依然是不够的”。(中国网财经 记者 陈琼)
搜索更多: 安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