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上海医药一再宣称暂不存在商誉减值风险,但123亿商誉悬顶仍然让市场为之捏一把汗。
上海医药的巨额商誉形成于巨额高溢价并购。近年来,公司不断扩大医药产业版图,频频实施并购。据长江商报记者初步统计,仅在去年前三季度,公司就先后完成了对康德乐马来西亚、天普生化等公司并购,耗资约56亿元。系列收购完成后,至去年三季度末,其商誉增至122.86亿元,较年初的66.07亿元增加56.79亿元。
备受关注的是,看上去上海医药收购并非全部为优质资产,且部分资产盈利能力下降,但上海医药依然高价收购。既借收购扩大了版图,表面上也提升了经营业绩。
大举收购带来的是财务压力。截至去年三季度末,上海医药有息负债上升至304.64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56.3亿元增长了94.91%,与之伴随的财务费用增长了77.03%。
随着并购持续,截至去年三季度末,上海医药总资产突破千亿,达到12456.92亿元。但与之相对的是,二级市场上股价出现较大幅度下滑。1月25日,上海医药收报16.71元,较半年前下跌四成多。同期市值也蒸发了300亿元。
上周,针对商誉、持续盈利能力等问题,长江商报记者向上海医药发去采访函,但截至发稿尚未收到回复。
频繁并购催生百亿商誉
上海医药的发展史也堪称是一部并购史。
上海医药1994年3月在A股上市。1998年,四药股份实施重大资产重组,上海医药集团旗下的上海医药有限公司、上海医药工业销售公司、上海天平制药厂等优质经营资产置换四药股份现有全部资产。2008年7月,上实集团代表上海国资委控股并重组上药集团,次年完成,方案为,上海医药吸收合并上实医药和中西药业,整合了上海医药(集团)和上海上实(集团)旗下医药资产,形成了如今的上海医药。
这也是上海医药上市以来的第一次大规模并购重组。
此后,2010年,上海医药以逾38亿元现金收购以新亚药业为核心的上药集团抗生素业务与资产和CHS的控制性股权。2013年,上海医药收购正大青春宝20%股权,耗资4.44亿元。
最为密集的收购是2018年。当年2月,公司完成对康德乐马来西亚100%股权收购。3月,公司出资3.2亿元向大股东收购新世纪药业、一德大药房各100%股权。两个月后,通过子公司上药杏灵科技以2.81亿元收购浙江九旭51%股权。6月,公司又参与中国同福在香港首发认购其基石股份,出资1.6亿元。8月,又收购了天普生化26.34%股权,公司持股比升至67.14%,实现绝对控股。
仅在2018年前三季度,上海医药投入并购的资金就接近56亿元。 共2页 [1] [2] 下一页 商誉高达123亿 “贪吃蛇”上海医药频频收购引争议 上海医药吸睛资本运作频繁 投资者质疑股价表现 上海医药子公司孙公司对簿公堂 祸起电商同业竞争 上海医药—— 致力于提升民众的健康生活品质 收购康德乐 上海医药争医药流通亚军 搜索更多: 上海医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