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经过上一波房地产业务带来危机,让佳兆业更迫切地期待分散风险,在2017年第一季度复牌前后,佳兆业把集团战线无限拉长,先是在2016年10月举牌美加医学(00876.HK)并一路增持至最大股东;2017年2月,佳兆业争取体育产业龙头股中体产业(600158.SH)控制权,但无果。
2017年3月27日,佳兆业停牌两年后复牌,此后更是频繁出手,同年7月收购南太地产(NTP.N)控制权,9月收购明家联合(300242.SZ),11月入股振兴生化,2018年12月分拆佳兆业物业(02168.HK)上市。
可以看到,多元化涉足细分领域超过20个产业,2年入股六个上市平台,佳兆业在多元化发展的版图上已经形成矩阵。
不过,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自2016年重组后的佳兆业涉足多元化,但成效甚微,业绩依旧来自于主业房地产及物业销售。长江商报记者梳理发现,其2017年和2018年上半年,物业销售占总收益的95%和93.1%。
严跃进认为,对于此类多元化转型发展来说,也说明类似非核心的产业若是要投资,关键还是要继续研究此类产业,若是做到对此类产业比较熟悉,那么才会有较好的转型效益。
资产负债率连续5年超80%
在经历了涉腐、资产被查封、债务违约、掌门人远遁香港等一系列危机后,2016年佳兆业在长达两年的停牌后,通过重组后涅槃重生,也留下一地鸡毛。
其中,负债高企一直是佳兆业的“心头病”。长江商报记者梳理发现,自2012年以来,其总负债及资产负债率持续攀升,2014年以来,资产负债率连续5年超过80%,净负债率连续四年超过300%。
具体来看,2012年至2017年,佳兆业总负债分别为428.98亿元、660.5亿元、1061.43亿元、1143.47亿元、1427.76亿元、1833.9亿元,资产负债率为74.02%、75.22%、88.02%、89.65%、86.1%、85.94%。
同时,2014年至2017年,佳兆业的净负债率分别为424.42%、521.30%、307.92%、300.03%。截至2018年,佳兆业总负债超过2000亿元,净负债率徘徊在260%左右,长期居高不下,并且超过80%的安全值。
此外,2018年上半年,佳兆业的融资成本净额由去年同期约0.13亿元增加至6.24亿元,增幅约6.11亿元,同比上升4716%。
债台高筑下,佳兆业首席财务官刘富强曾公开宣布,佳兆业的目标是将净负债率降至200%以下,而具体完成时间及完成计划并没有明确披露。
“从此类负债数据可以看出,居高不下也是因为企业经营是有困难的,这个时候融资的动作相对多,但是相关项目的产出等效益是不高的。”严跃进认为,负债居高不下与其业务结构有关,后续还是要强调住宅产业开发等模式,否则压力确实是会比较大的。
虽然重组后遗症渐显,但作为曾经的老大哥,佳兆业正在一步步前进。1月8日,佳兆业发布公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31日,年度地产总合约销售约为700.59亿元,同比增加约56.7%,圆满实现全年目标。总合约建筑面积约为383.662万平方米,较2017年同期增加37.7%;全年平均售价约为每平方米18261元,较2017年同期增加约13.8%。这是佳兆业有史以来取得的最好成绩,也是佳兆业一直以来所追求均衡性发展的体现。
据中国房地产业协会的发布数据显示,佳兆业2014年位居中国房地产企业500强第17位,2016年极速滑落至第139位,2018年回归前50名。
来源:长江商报 记者 江楚雅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佳兆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