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流量红利殆尽,京东这家有20岁的企业,多年靠供应链和物流的持续投入到了收获季节,2018年度第三季度财报给出了连续10个季度盈利、净利润增长200%至30亿人民币的成绩。一系列亮眼的数据与资本市场给到的股价和市值,带给人一种强烈的冲击。
架构大调整宣布几天后,京东宣布将于未来12月内进行最多10亿美元的股票回购。西南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刚曾对记者表示,启动该项计划,还是为了稳定股价。
京东到底怎么了?能否度过艰难时刻扭转乾坤?
20岁的京东在电商圈里与阿里的模式截然不同,两者表象的区分在于重资产和轻资产,殊途同归,两者都取代曾经的当当、8848等电商弄潮儿们,成为行业巨头。
张晨是2015年入职京东,担任集团CTO一职的,彼时京东保持着营收的高位增长,但因长期的自建物流和供应链投入,并未实现盈利,直到2017年才实现盈利。
围绕京东的多是褒贬不一的“两面”声音。京东成立多年来主打自营B2C模式和自建物流,注重用户体验,这被外界视为京东的“护城河”,而移动互联网时代,这一“护城河”是否会随着竞争对手的激烈出击、AI等新技术的普及而被颠覆掉?“不管零售发展到哪个阶段,零售的本质仍然是人、场、货,要围绕这三个要素,差异化是电商平台胜出的关键,”刘涛告诉经济观察报,“此前京东的差异化做的成功的就是物流,亚马逊的例子或许给到京东一些启发,除了物流,还有引领消费者心理的大数据能力。”
关键时刻
历尽风波后的京东,正不断打出“新牌”,这些牌能否力挽狂澜?
不管是自建还是聚拢外部物流渠道,目前,物流依然是电商企业迈不过去的“一道坎”。12月28日晚间,苏宁易购发布公告称,已在纽交所出售阿里巴巴1316.47万股股票,价值约18亿美元。而在公告中,苏宁表示“此次出售阿里股票获得的资金将用于公司发展、商品供应链、物流建设以及科技研发等业务”。
除物流这条“护城河”之外,技术是“第二护城河”。出现在2019CES展上的京东,显然有着此方面的用心,经济观察报记者在1月8日的CES京东展台,看到有体现线上、线下融合的数字化门店展示,还有针对虚拟与现实交互的AR购物、配送机器人、无人机,及产品溯源的区块链技术等构成的未来零售版图。
这背后是“真金白银”的投入。技术研发投入上,京东呈现不断大幅攀升的局面。2016年京东这方面投入为45亿元,到2017年便升至67亿元,2018年前三季度投入达86.4亿元。
技术加码之外,动刀“自身”。“与往次架构调整相比,此次最重要的是重新定义了前中后台,聚焦内部的组织能力的打造,”京东官方对记者说,“我们把离客户最近,最理解和洞察客户需求和行为、最终实现和提升客户价值的职能放到了前台;而把提供专业化、系统化、组件化、开放化能力的业务和职能放到了中台。”
随着新一轮架构调整,徐雷被推到前台,刘强东印记淡化。去年11月19日,2018第三季度财报发布之日,刘强东现身并坦言,“我个人的关注点主要放在战略、团队、文化和新业务上,比较成熟的业务,我们的管理团队都可以处理好。”
刘涛分析,市值股价看实质,那就是战略布局和创新技术等,如果有好的战略布局,还有发展的第二曲线,股价短期波动之后还是会回归到合适的地方,但前提依然是靠战略布局和创新技术等几点来说话。
来源:经济观察报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京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