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消息,遭受顺风车事件的打击,一度在资本赛道上狂飙突进的滴滴犹如一辆被限速的保时捷。不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滴滴正在尝试驶入金融快车道。
据《电商报》了解,滴滴“金融服务”频道已于近日在滴滴产品端低调上线,相关页面显示,目前已经上线的产品包括名为“点滴相互”的重大疾病互助产品、大病筹款产品“点滴求助”,以及健康险、理财、车险等板块。
正所谓“手握庞大流量而不做互联网金融,就如捧着聚宝盆要饭,”滴滴显然是深谙此理。历经网约车平台大战的血雨腥风,滴滴显然也拥有了相应的底气。
据滴滴所公布的2017年数据显示,当年滴滴拥有4.5亿用户,服务覆盖全国400多个城市,提供了超过74.3亿次的移动出行服务。
2018年2月,滴滴正式将原曼哈顿(滴滴原金融部门)升级为金融事业部,在外界看来,“滴滴金融”正式升级为事业部这一举动,意味着滴滴正式宣告进入金融行业。
网约车巨头入局互联网金融,难免会在业界引发一阵骚动。不过,彼时在市场看来,滴滴金融业务明显存在场景单一的劣势。
有业内人士就指出,滴滴的自有场景主要以出行为主,相较阿里、苏宁、美团等泛零售巨头优势较为单一。此外,在当前“强化消费场景,严控现金贷”的消费金融监管导向下,滴滴推出的网络互助保险产品以及现金贷业务存在较大的监管合规压力。
对于转道做金融的滴滴而言,自身平台用户和金融的相关性,是决定平台做金融业务是否具有优势的关键因素。事实上,正是由于滴滴目前的场景主要局限在出行领域,其推出的众多包括保险、现金贷在内的金融产品均只是针对于一部分特定的群体。
关于这一点,滴滴金融相关负责人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坦承,目前滴滴金融服务的定位仍是助力出行产品,未来希望通过发挥出行生态优势,输出数据风控能力,为司机、乘客、合作伙伴提供更多元化的金融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在场景单一,用户拓展乏力的状况下,滴滴此次推出的“点滴相互”无疑承担起了引流的重任。不过,与支付宝平台升级后的“相互宝”相比,“点滴相互”并不具备明显的优势。
据《电商报》了解,“点滴相互”的健康认可门槛更加严苛。例如在就医行为方面,“相互宝”只是要求近两年没有连续住院超过15天,而“点滴相互”要求近三年没有因为疾病连续住院超过7天。在过往疾病方面,“点滴相互”比“相互保”包含的禁忌范围更广,包括甲状腺疾病,三度烧伤,失聪、失明、失语等问题均不能加入“点滴相互”计划。
总而言之,作为网约车龙头老大的滴滴虽然持有庞大消费场景,但鉴于出行这一消费场景较为单一,随着金融业务的深入推进,滴滴感受到的阻力也会愈发明显。
作者: 林斯 来源: 电商报
搜索更多: 滴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