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改制后,厦门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厦门农商银行”),前前后后共进行了四次股权激励,高级管理人员、核心业务(技术)人员等成为最大受益者,在其中都分得了一杯羹。
股权激励本来是一件好事,可曾想,厦门农商银行股权激励的行权价格却有失公允,四次中有三次都低于每股净资产价格,甚至与市场价更是相差甚远,这无疑是在变相地吞噬国资,肥了时任银行内部“获益者”的“腰包”。
五年四次股权激励
银行内部齐“分羹”
9月12日,《壹财信》曾在《厦门农商银行“唐僧肉”遭分食,浮亏超26亿元或致巨额国资流失》一文中指出,厦门农商银行先后进行3次增资扩股和1次配股,民资纷纷入场,厦门农商银行成了一块“唐僧肉”,遭到多方分食,浮亏超26亿元,成为巨额国资或变相流失之殇。
除了外界对厦门农商银行这块“唐僧肉”有所觊觎,银行内部似乎也不甘示弱,想从中分一杯羹,于是在五年内以“低价”进行了四次股权激励,进一步扩大了国有资产流失的程度。
而个中缘由,需要回溯厦门农商银行四次股权激励的历史了。
2013年5月18日,厦门农商银行通过了股权激励方案的议案,决定以2.22元/股的行权价格授予激励对象3,000万股份,分三期行权,激励对象为本行高级管理人员、核心业务(技术)人员以及本行认为应当激励的其他员工。
2013年,厦门农商银行第一期实施股权激励1,500万股,新增注册资本1,500万元。
2015年,厦门农商银行实施第二期股权激励,激励对象为2013年确定的被激励对象,拟行权900万股,行权价格为2.22元/股,新增注册资本885.9万元。
2016年,厦门农商银行实施第三期股权激励,激励对象为2013年确定的被激励对象,拟行权600万股,行权价格为2.22元/股,新增注册资本600万元。
2017年,厦门农商银行以2.35元/股的行权价格,授予激励对象1,500万股,激励对象为高管、核心业务人员及本行认为应激励的其他人员,新增注册资本合计人民币1,397.0198万元。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农商银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