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三年的万达电影重组终于临近尾声。
12月12日,万达电影公告,宣布股东大会通过了多次修改后的重组方案。两周前公布的这份方案中,重组标的万达影视的估值再度缩水至110亿元,对赌期延长到4年,王健林及一致行动人承诺上市后长达3年不减持。
万达影视110亿元的估值,相比5个月前估值降低10亿元,相比2016年万达影视私募市场融资时160亿美元的估值。如果再考虑到青岛影投从重组方案中剥离之前372亿元的估值,不到三年的时间,重组标的估值三年缩水超260亿元。
万达电影原名万达院线,系万达旗下从事影院建设、院线电影发行、影院电影放映等的实体。万达影视则是万达从事影视剧投资制作、IP及网络游戏运营等业务的实体,2017年之前,这块业务还包含拥有青岛东方影都和传奇影业的青岛影投。
两块资产一上一下,覆盖了影视行业从制作发行到院线上映、IP运营的全产业链条,凸显王健林雄心勃勃的通吃梦想。2015年方案初次抛出之时,这个梦想毋庸置疑,两家公司各为细分领域冠军:万达院线市场占有率连续7年全国居首。万达影视制作制作的电影票房占据国产片票房份额的两成。
世事无常。此后万达债务危机、传奇影业巨亏、东方影都出售系列风波之下,重组标的的构成、估值、业绩对赌等一再调整,监管两次问询,未见实质进展。市场的耐心亦逐渐消磨:相比首次抛出重组方案前的股价高点,万达电影股价下挫近7成。截至12月14日收盘为23.38元,市值411.83亿元。
波折之中,部分投资人已中途退出。本次方案获得股东会通过,万达电影总裁曾茂军亦坦言“主要原因是大股东的让利”,自愿将所持股份锁定3年。
据公告,该方案还需要通过证监会并购重组委的审核。风水轮流转,最近政策风向开始对万达有利。11月证监会发文鼓励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简化披露要求。影视业务的主管行政机构国家电影局近日也发布了“鼓励电影院线公司重组”的意见。
一波三折重组路
万达电影的首次重组在3年前,此后因业绩与市场风向,多次修改。
2016年初,万达影视耗资36亿美元收购传奇影业,将其纳入青岛影投。当时的融资融资推介书显示,万达影视和传奇影业两者合计净利润将在三年内分别达到11亿、14亿和18亿,万达承诺若1年内未能实现上市,万达集团则会按照15%的回报率回购。
当年5月,彼时尚未更名的万达院线发布第一版重组方案:上市公司将以372亿对价收购万达影视,增发募集资金80亿。该方案5月24日被深交所问询,一周后提交修订稿,8月2日宣布“中止”。
首版方案胎死腹中的原因,出了彼时的监管环境趋炎,传奇影业的巨亏是重要原因。《长城》等影片的失利,导致青岛影投2014和2015年两年亏损超70亿元,进而导致万达影视两年亏损55亿元。
2017年万达集团陷入债务危机。7月,万达将文旅项目转让给融创,其中包括青岛东方影都。同月万达电影再次宣布停牌重组,开启长达一年半时间的停牌。其间万达电影引入阿里巴巴、文投控股等多个股东,重组方案版本也因市场风向一再调整。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万达影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