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招股书显示,2014-2017年上半年,拉夏贝尔单店销售业绩持续降低。其中,专柜月销售收入由7.08万元降至5.52万元,专卖店月销售收入由10.27万元降至8.41万元。
在业内人士看来,单店销售收入是评价鞋服企业生命力的重要指标。不过,单店销售下滑释放的风险信号,仍未能阻止拉夏贝尔扩张门店的决心。
而从营业成本的角度来看,随着净增门店数量的缩减,拉夏贝尔净增门店的平均租赁成本却开始大幅上升。
2017年,拉夏贝尔净增门店543家,同比下降48.04%;但是净增门店的平均租赁费用却由102万元增至193万元,同比上升89.22%。
租赁费用是拉夏贝尔销售费用的主要构成部分,随着公司租赁费用的上涨,拉夏贝尔销售费用也水涨船高。2017年,公司销售费用43.55亿元,同比增长7.65%,占到营业总成本的半壁江山。
在单店销售收入持续下滑的背景下,拉夏贝尔还寄希望于大规模扩张门店提升业绩,但随着边际收益的递减以及急剧上升的租赁成本,或将会导致公司盈利能力的进一步下滑。
分红不手软,实控人“套路”深
而让人不解的是,在公司资金流如此紧张的情况下,2018年上半年,拉夏贝尔还是一如既往的保持分红的频率。
2018年上半年,拉夏贝尔共计分红1.37亿元,占同期归母净利润的58.05%。而此前2015-2017年,拉夏贝尔累计分红9.91亿元,占最近三个会计年度归母年均净利润5.49亿元的180.70%。
这就奇怪了,明明账上钱不多,为何拉夏贝尔却大手笔分红?财经网梳理发现,拉夏贝尔的股权结构或许可以给出答案。
2015年末,公司控股股东邢加兴直接持有28.78%的股份,同时通过上海合夏间接控制9.17%的股份,合计控制37.95%的股份。截至2018年10月19日,邢加兴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公司股份34.16%。
以此粗略计算,四年来,邢加兴及其一直行动人获得分红约在4亿元左右。羊毛出在哪里呢?
2017年9月底,拉夏贝尔在A股上市时,首发价16.79元/股,彼时H股价约为8元/股,两者股价相差9元左右。同年10月,拉夏贝尔调入港股通名单,这也意味着有条件的内地投资者可以直接买卖拉夏贝尔的港股股票。
进入港股通名单后,拉夏贝尔股价在去年10月一度涨至最高点29.75元/股,此后进入调整区间,2017年末降至16元/股。不过,今年年中分红公告发布后,拉夏贝尔股价再度涨至20元/股左右。
伴随着拉夏贝尔股价的上涨,邢加兴及其一直行动人开始质押公司股份融资。按照公告的说法,邢加兴质押股票主要基于个人资金需要,还款来源包括上市公司个人收入、股票分红及其他投资收益等。
2017年12月,邢加兴累计质押股份7500万股,占公司A股总股本22.53%,占其合计控制公司股份的40.09%。若按照去年末股票质押时16元/股的价格计算,邢加兴质押股份融资约在12亿元左右。
一边分红,一边募资融资。有一种套利,叫做回家割韭菜。
如今,拉夏贝尔上市之后,业绩转而疲弱,股价高位回落,众多散户惨被套。截至12月6日,拉夏贝尔A股股价为9.48元/股,H股股价为5.88元/股,两者股价相差3.6元,差距逐渐缩小。
来源: 企业价值观察-柳絮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拉夏贝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