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老干妈(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简称“老干妈”)上市与否的新闻,几乎每年都会被媒体热炒一次。今年也没有例外。
近日,老干妈创始人、董事长陶华碧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强调,(老干妈)不贷款、不参股、不融资、不上市。此番回应的缘起,是因为自今年8月以来,老干妈可能上市的消息就被广泛传播。
2018年8月,深交所派员去贵州调研,给三家公司做上市培训,其中就有老干妈。所谓上市培训,是指对在行业、技术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尚不具备在国内主板、创业板上市条件,但具备迅速发展潜力的企业,进行规范运作和上市知识的普及培训,使处于培养期的高新技术企业在1~3年内达到上市条件。
传闻自然非空穴来风,但熟知老干妈这家企业的人都知道,如果想要上市,其根本不需要等到现在。多年来其品牌影响力和盈利能力,可以说符合任意主板上市条件。那么,为何老干妈上市与否却每每成为关注的焦点?
从品牌创立伊始,老干妈陶华碧已经不知道多少次回应有关上市与否的问题了。但往往过不了多久,新一轮的传闻便又被点燃。
“上市、融资这些东西我一概不懂,我只知道一上市,就可能倾家荡产。上市那是欺骗人家的钱,所以我坚决不上市。”这是陶华碧对上市问题的坦诚回答,也是这家企业对待上市的一贯态度。
陶华碧还说过,“老干妈不考虑贷款、参股、融资和上市,坚持有多少钱就做多少。”这后来被媒体总结为“四不”原则,近年来不知道让多少创投机构、地方官员吃了闭门羹。或许这些力推老干妈上市却屡被拒绝者也想不通,上市能够低成本融资,能够帮助老干妈做大做强,何乐而不为?
某种程度上,陶华碧的一句“上市是骗钱的”虽然看似有些偏激,但深入分析也不无道理。翻阅主流媒体的证券栏目,有多少上市公司以合理化的手段去包装财报以欺骗投资者?又有多少企业和企业家的上市初衷最终是以变现为终极目标?这个答案是没有疑问的——大有人在,这从那些甫一上市业绩就滑坡的为数不少的公司数量就可见一斑。
而另一层面,那些力推企业上市融资的机构、券商,无不是以阶段性变现为目的。当企业实现成功上市之后,参与方们自然各获其利。但等到股份解禁之后呢?早期的投资者便多数会选择择机变现。面对这些极力推动其上市的力量,老干妈的审慎合情合理。
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能够抵御住“上市的诱惑”,但老干妈却做到了。
选择
食品行业一直盛传有两个坚持不上市的“老顽固”,一个是娃哈哈的宗庆后,另一个就是老干妈的陶华碧。但近年来,娃哈哈面临行业变革和企业转型乏力的困境,对于上市已经开始松口。惟有老干妈仍然一如既往拒绝上市融资。
首先,老干妈的品牌实力、商业模式以及发展态势,都令上市的必要性大打折扣。早在2012年7月,美国奢侈品电商Gilt 把老干妈奉为尊贵调味品,其价格相当于“来自中国的进口奢侈品”。 而在欧美市场,老干妈已经做到了“有华人的地方就有老干妈”。这样一家在中国家喻户晓,在国际市场亦是香饽饽的国民品牌,老干妈已经不需要去进行过度营销。
其次,老干妈的“实力”也决定了它短期内不需要上市融资。媒体报道,在贵阳南明区的一次纳税大户评选会上,老干妈陶华碧因为税务部门的一个小失误而拍了桌子:“我明明纳税第一,怎么给我弄到第二,30万税款你们给我弄哪里去了?”从这个细节上来看,陶华碧的个人风格可见一斑。作为一个“不按时交税睡不着觉”的企业家,陶华碧掌舵下的老干妈三年纳税近20亿元,并且纳税额随着公司稳健的增长态势而逐年递增。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老干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