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一个月的6月23日,公司又披露一项融资计划,公司拟申请不超过6.5亿元(含6.5亿元)的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PPN),募集的资金将主要用于补充营运资金或偿还公司债务。
上述两项融资合计27.37亿元,全部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公司债务。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海南矿业募资较为频繁。2014年12月,公司成功闯关IPO募资19.30亿元;上市之后的2016年9月,公司发债融资1.06亿元;去年3月,公司又发债2亿元。同时,始于2015年筹划的定增,公司于去年2月实施,募资11.89亿元。至此,上市以来,收购已累计募资34.25亿元。如果今年筹划的融资年内顺利实施,那么,上市4年,海南矿业的融资总额将达到61.62亿元。截至今年9月底,海南矿业资产总额为72.97亿元,融资总额占公司总资产的84.45%,几乎可以再买一家海南矿业。
意外的是,频频募资未能让海南矿业的经营走出困境,而且公司还出现现金流紧张局面。
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在去年融资13.89亿元的情况下,公司货币资金只有21.39亿元,公司短期借款为14.48亿元,应付债券3.06亿元。今年前9个月,公司经营现金流净额只有897.85万元,同比下降95.73%。此外,近日,公司公告称,拟采用现金收购复星国际旗下的境外全资子公司不低于50%股权。截至2017年底,目标公司资产总额约为22.91亿元,净资产金额约为19.04亿元。即便不考虑溢价因素,交易价格也近20亿元。显然,以公司目前的财务实力,无法实现现金收购。
或许,这就是海南矿业今年大规模融资的重要原因之一。
分掉近九成净利润掏空家底
与公司上市之后密集大举募资减压相比,上市之前,海南矿业并不缺钱。
海南矿业原本是一家国资企业,2007年6月,郭广昌参与海南国企海南钢铁重组,与海南钢铁集团联合成立海南联合矿业,郭广昌出资9亿元,通过复星产投、复星集团合计持股60%,海南钢铁持股40%。2010年,海南联合矿业更名为海南矿业,公司主营业务为铁矿石采选和销售。
入主后,郭广昌推动海南矿业上市,2014年12月,这一计划顺利实现。不过,海南矿业IPO之时,市场就质疑其借上市圈钱,因为彼时的海南矿业并不缺钱。这从其大举实施分红就可佐证。
数据显示,2009年至2013年,海南矿业实现净利润分别为4.54亿元、10.38亿元、12.35亿元、7.71亿元、10.04亿元,合计为45.02亿元。同期,公司实施分红金额为3.9亿元、8.94亿元、11亿元、6.56亿元、9.50亿元,合计为39.90亿元,累计分红金额占累计净利润的88.63%。对比发现,分红金额与净利润较为接近,如2013年,公司净利润10.04亿元,用于分红的资金就达到9.50亿元,占净利润的94.62%。
如此豪气分红,几乎掏空了海南矿业的家底,得到最大实惠的显然是复星系。上市之前,复星系持有海南矿业60%股权,39.90亿元分红中,复星系分得23.94亿元。
上市之后,虽然经营业绩数据难看,但海南矿业依旧坚持分红,尤其是2015年,公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亏损,公司依旧不改现金分红。2014年、2015年,公司合计分红3.36亿元,复星系分得1.43亿元。
综上所述,2007年入主至今11年,9亿元投资,复星系已经收获了25.67亿元真金白银。2016年至今,因公司亏损,已经无力分红。截至今年9月底,公司未配分配利润为-7.13亿元,公司的家底已经被掏空。
备受关注的是海南矿业正在筹划的现金交易的关联资产收购,一旦交易完成,复星系又将套现超过20亿元。以此看来,海南矿业频繁融得的资金,部分流入了复星系腰包。
来源:长江商报 记者 沈右荣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海南矿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