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招股书及财报中,关于金融业务的部分几近“隐身”美团招股书仅披露部分应收贷款数据。截至2018年4月30日,美团的小贷业务应收贷款为20.92亿元,其中,商家端应收贷款总额约14亿元,用户端约7亿元。吉林三快及重庆金诚互诺保险经纪两家公司名称及相关业务,只字未提。
11月22日盘后披露的美团最新季报中,金融业务仍旧保持“隐身”,数据方面只字未提。
金融难做
招股书及财报中对金融业务的“隐身”处理,曾有投行业人士对媒体分析,原因可能来自美团上市之际,互联网金融正在经历监管和整治,相关业务颇为敏感,“放在两年前可能还是加分项,眼下则会招致市场和资本更严格的考量,还不如低调处理。”
抛开顺利上市的影响,金融生意本身也不好做。美团金融业务上线伊始,即和涉嫌违规、频遭举报相伴。
2015年美团推广银行卡支付,用户将银行卡绑定至美团钱包后,可直接通过美团进行订单支付。随即迎来第一次举报,美团最初回应是该举报混淆概念,美团支付平台并未对美团以外的第三方提供支付结算业务,但仍被央行叫停。
这次举报以美团全资收购钱袋宝告终,根据招股书披露,收购耗资高达13亿元。相比几年前京东收购网银在线的数千万,美团为获得支付牌照代价高昂。业内人士分析,这与央行暂停发放第三方支付牌照有关。
好景不长。2017年底,美团再次遭举报,举报人北京裕仁律师事务所称,用户通过美团本应支付给商家的款项由美团点评及其关联公司截取,在沉淀一段时间后支付给商家,相当于把给商户的备付金和自己的资金混同,存在巨大的金融风险。美团官方回应称,公司在2016年9月已完成对第三方支付公司钱袋宝的全资收购,并遵循合法合规经营的原则,致力于建设更加规范的系统。
举报人则强调,美团利用和钱袋宝在法律上的关系,规避和混淆在金融意义上的支付资质问题。在实际业务中,美团仍然使用美团、大众点评等主体名义从事支付业务,而这些主体并没有取得支付业务许可证。事情的结局是,央行下属的中国支付清算协会认定美团“代收付款”业务不符合规定,责令整改,对举报人进行了1000元的奖励。
王海的举报则与第二次的情况如出一辙。金融学博士韩晓宇向时间财经介绍,消费者向向平台付款后,在平台与商家结算会有一个周期,周期内该笔资金属于备付金。美团涉及的挪用或占用客户备付金问题,曾经在行业可谓是普遍现象。公开信息显示,目前全行业备付金规模万亿左右,支付宝和财付通占据九成。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协创中心研究员李虹含告诉时间财经,备付金一直是监管部门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检查重点,目前央行对备付金的使用有明确规定,从行业来看违规使用基本已经被杜绝。
今年6月29日,央行宣布备付金新规,7月9日起,按月逐步提高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交存比例,到明年1月14日实现100%集中交存。届时美团金融面临的举报困扰或得以缓解。
在金融严监管的环境下,互联网企业的金融业务纷纷向实体转身。蚂蚁金服由支付及消费金融心转向技术服务,京东金融改名京东数科布局产业数字化,百度金融拆分出度小满“不谋求全牌照”。监管的天花板之下,美团金融或许还会继续低调下去。
来源:时间财经 李拜天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美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