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红商网·新零售阵线 >> 好公司频道 >> 正文
“塞外茅台”现高层离职潮 青青稞酒不务正业之痛

  《华夏时报》记者查阅发现,除2017年青青稞酒高管层经历了大幅度降薪外,公司并没有其他针对高管层的消息曝出。董事总经理王兆三在今年上半年还增持了青青稞酒股份,于2月6日增持15.67万股,增持金额约200万元。

  难道是公司要求高管对业绩下滑买单?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高管层集体离职?青青稞酒在公告中披露称,辞职高管均处于个人原因。

  但《华夏时报》记者注意的到,今年以来,青青稞酒实际控制人、董事长李银会控制的控股股东华实科技通过二级市场持续买入青青稞酒股份,加强对公司的控制,持股比例由2017年底的65.03%上升到今年三季度末的65.52%。

  一位券商分析人士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上市公司高管集体变动不常见,集体变动多见于控股权发生变化,或者内部出现重大分歧,而有绝对控股权的公司出现集体变动则多是出现实际控制人控制不当的问题,实际控制人通过表决权或其他方式过多对公司生产经营、利润分配和管理决策等重大事项加以控制,造成决策失误,高管层承压离职。

  转型决策已成败笔

  从青青稞酒的近年来的发展战略布局来看,正在验证上述分析人士的观点。

  青青稞酒的控股股东为华实科技,占比65.52%,李银会通过控制华实科技实际控制了公司62.18%的股权。而公司前十大股东中除控股股东外,多为机构投资者,二股东中央汇金持股1.87%,三股东永阳泰和持股1.34%,其余股东持股比例均没有超过1%。

  上述股权机构形成了李银会对青青稞酒的绝对控制,权利堪比私有化公司,可以对公司的经营乾纲独断,高管任意任免。

  而青青稞酒的业绩下滑也正是始于李银会“用互联网思维做有青藏高原情怀的青稞酒”、和多产品布局的战略决策。

  2013年开始,主营白酒生产的青青稞酒贸然进军不熟悉的葡萄酒行业。2013年和2015年,青青稞酒以1500多万美元的价格两次收购国外葡萄酒业务,并出资500万美元在美国设立全资子公司OG,OG持有青青稞酒在美所有股权和资产。

  但是海外布局葡萄酒业务培育新盈利增长点的计划却频频亏损。2017年和2018年上半年,OG分别亏损1845.94万元、1265.88万元,亏损范围持续放大。

  同时,青青稞酒在2015年开始展示实控人的互联网思维,以1.44亿元收购了酒类电子商务公司中酒时代(主要平台是中酒网),确认商誉1.79亿元。

  成功“触电”并没有带来新渠道端的预期增长,2015年至2017年,中酒时代分别亏损4163万元、4675万元、3232.56万元。

  2017年青青稞酒不得不对中酒时代全额计提1.79亿元的商誉减值,导致亏损9416.43万元。但是这并没有影响公司用互联网思维做青稞酒的高原情怀。

   

  2018年6月29日,青青稞酒表示,将对中酒时代财务资助额度增加至2.25亿元,期限自2018年7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截至公告发布,青青稞酒已向中酒时代提供财务资助余额为1.95亿元。

  多产品布局和互联网思维已成为蚕食公司净利润的黑洞,逐步迷失了白酒的主业。

  李银会在接受采访时认为,业绩不好确实跟经营决策、市场策略、判断方面的失误存在关系。高管离职是普遍现象,不足以特别关注,公司是不是在做彻头彻尾改变,能否给投资者带来更多的价值才是值得关注的。

  对于公司管理,李银会称这两年最大的转折是管的越来越具体,越来越细,越来越深入,自己的孩子只能自己带,而其坚持的葡萄酒布局和互联网大数据思维或许才是青青稞酒面临的最大困局。

  来源:华夏时报 记者 韩永先 北京报道

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青青稞酒

东治书院2024级易学文士班(第二届)报名者必读
『独贾参考』:独特视角,洞悉商业世相。
【耕菑草堂】巴山杂花土蜂蜜,爱家人,送亲友,助养生
解惑 | “格物致知”的“格”到底是什么意思?
❤❤❤【拙话】儒学之流变❤❤❤
易经 | 艮卦究竟在讲什么?兼斥《翦商》之荒谬
大风水,小风水,风水人
❤❤❤人的一生拜一位好老师太重要了❤❤❤
如何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易学家?
成功一定有道,跟着成功的人,学习成功之道。
关注『书仙笙』:结茅深山读仙经,擅闯人间迷烟火。
研究报告、榜单收录、高管收录、品牌收录、企业通稿、行业会务
★★★你有买点,我有流量,势必点石成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