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实属消费欺诈行为
按照上述工作人员所述,小红书会员在支付环节上出现问题,免密支付是可能存在的原因之一。
但事实上,长江商报记者于11月17日在小红书APP上操作购买月会员发现,在小红书的会员购买支付上,是直接跳转到支付平台免密支付页面的,如果没有确定该选项,则回复到上级页面,无法购买其会员卡。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法律权益部助理分析师蒙慧欣在接受长江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上述案例中,消费者在点击“月卡19.9元”界面进行购买并完成支付的过程中,尽管消费者开通了免密支付,但作为商家在进行交易时,应该得到消费者的确认,“免密支付”应仅限于免除消费者输入密码。
蒙慧欣说,在此次事件中,消费者刷出的“年卡199元”,在“月卡19.9元”界面上点击链接购买却是另外的支付结果,这显然是商家的“消费陷阱”,以不明确的优惠信息引诱消费者消费,实属消费欺诈行为。”
互联网投资金融律师董毅智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这种情况可能涉嫌霸王条款,属于这种格式条款的方式来让消费者强制消费。”
随着越来越多的电商开启付费会员制,部分消费类APP正使用付费会员制“暴力”绑定消费者的情况,也是五花八门。记者通过百度搜索关键字“会员超额付费”共搜到626000条信息,其中电商平台玩“套路”的情况也非个例。
董毅智说:“一方面这种情况在电商平台已经屡见不鲜了,说明行业的恶习还没有改变。另一方面,其实相关的法律规定和判定也都有,但是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可能还没有完全落实。”
不过,在董毅智看来,这种情况随着电子商务法的实施会有所好转。
“无论任何平台经营需要在法律的规制,任何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也需要一个调整期,电商行业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可能也到这个时间节点了,在这个过程中除了本身市场的竞争之外,监管部门消费者可能都会做出自己最正确的选择。” 董毅智说。
蒙慧欣也建议,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尤其在支付页面确认商品价格是否明确,再进行下一步的支付,警惕免密支付陷阱,建议消费者网购前一定要了解清楚促销活动的细则,并注意留存促销活动的截图等资料,避免权益受损。
(来源:长江商报 记者 陈妮希)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小红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