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由斯达股份30624.50万元的营业收入与国内收入部分所含增值税可推算出这年含税营业收入为35406.88万元。其中,以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含坏账准备)形式支持的只有3202.52万元,其余的32204.37万元理论上应该就是相应的现金流量流入。
但是,2016年“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只有30747.02万元,在对冲预收款项增加的104.42万元之后,与营业收入相关的现金流量流入只有30642.59万元。显然,这一金额与理论值32204.37万元相比存在1561.78万元差距,即有1561.78万元含税营业收入既没有形成应收款项债权,也没有形成现金流量流入。当然,若考虑到当年还存在4476.26万元票据背书转让的影响,则反过来又出现2914.48万元的新增应收款项或现金流量得不到含税收入的匹配。
2018年1~6月,同样的方法分析可知,公司也存在1671.09万元到1977.60万元(根据新旧增值税税率16%和17%估算)的新增经营性债权或现金流量无法对应含税营业收入的情况。
“吃亏”的采购
招股书披露,斯达股份采购的原材料主要包括IGBT芯片、快恢复二极管芯片等其他半导体芯片、DBC板、散热基板、其他材料等。其2017年各类原材料采购金额合计有32995.66万元(如表3),考虑到采购过程中应计算17%增值税进项税额,则这年的原材料含税采购总额达到了38604.92万元。在这样的采购规模之下,必然形成相应规模的现金流量流出或者承担相应的应付账款等新增经营性负债。
在新增的经营负债方面,斯达股份2017年年末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5825.91万元和上一年年末相同项目相比,只增加2000.39万元。也就是说,由于原材料采购使得斯达股份只承担了少量的经营负债,如此也就意味着在剔除经营负债数据影响后,原材料含税采购额中还有36604.53万元采购是必须支付现金的。
然而,在现金流量流出方面,2017年“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却仅为35419.57万元,这和前述分析得知的必须支付36604.53万元现金的结论存在1184.97万元的差距。问题在于,这一千多万元既没有形成债务又没有支付现金的采购额是不是因预付款项结算所导致的呢?而若是如此,则预付款项在本年度应该出现相同金额的减少才合理。
事实上,财务报表显示,2017年年末的189.62万元预付款项相比上一年年末相同项的282.63万元仅减少了93.01万元,远未达到减少千万元的地步。显然,在对冲预付账款减少额的影响后,公司仍存在1091.96万元的含税采购额来源不明的情况。
当然,招股书还披露了公司2017年用于采购的票据背书转让的金额还有10067.75万元,可若考虑这一因素的影响,则公司又存在了多支付的8975.79万元没有采购数据与之相匹配的情况。进而也意味着,斯达股份很可能在采购过程中“吃了亏”,付了钱却没拿到原材料。
同样的分析逻辑,可以发现斯达股份在2016年和2018年1~6月份的采购上也是吃亏的。
其中,斯达股份2016年原材料含税采购总额20786.92万元,比“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21762.90万元少975.97万元,也就是说,现金流出是要高于原材料采购金额的。同年,公司的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也比上一年减少了157.14万元,预付款项比上一年增加了89.81万元,两项内容合计导致现金流出了246.95万元。
综合采购金额、现金流量和应付、预付的变化,可发现斯达股份用于支付采购的现金要比实际采购金额多出了1222.92万元,显然这已经是非常奇怪的现象了,可若考虑到2016年4476.26万元票据背书转让金额,则该公司就存在了5205.29万元的资金支出没有形成相应采购的问题。
同样的逻辑进一步推算,斯达股份2018年1-6月也出现约3000万元的资金支出而未形成相应采购。
斯达股份连续出现支付远远大于采购的异常现象,如此作法,目的是什么?虽然报告期内公司也存在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长期资产的增减变化,但这也基本上是能够被同期“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所覆盖的。■
来源:证券市场红周刊 记者 胡振明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斯达股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