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在2018年前两个季度扣非净利润分别增长136%和94%,与此同时应收账款大幅增加,三季度完成募资后当季业绩便出现大幅变脸。
10月17日,海亮股份(002203.SZ)发布了2018年三季报,公司2018年1-9月实现营业收入320.69亿元,同比增长52.3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91亿元,同比增长20.18%。较上半年利润同比36.8%的增幅大幅放缓。
分季度看,公司当季扣非后净利润同比下滑-52%,业绩报告出来后股价应声跌停。
海亮股份主营业务为铜管加工与制造,属于有色金属加工行业。数据显示,2018年一季度和二季度,海亮股份扣非净利润增长136%和94%,此业绩放诸A股可以笑傲群雄,到了三季度,海亮股份主营收入仍然增长34.77%,但是净利润却同比大跌-52%,如此突兀而又大幅下降,格外引人注目。
实际上,随着公司业务扩张,海亮股份最近两年应收账款逐年增加,而现金流不断恶化。2017年全年现金流净流出达到31亿,截止2018年3季度,公司应收账款超过50亿,而在2016年,应收账款仅仅15亿,相当于翻了3倍多。
不仅如此,公司的经营业务占款不断增加,公司的有息负债也不断增高。截止到2018年二季度,公司短期借款高达50亿,相比2017年同期增加7亿,长期借款8.1亿,相比2017年同期增长近5亿。
公司在2017年4月开始策划非公开发行股份。一般来说,上市公司为了非公开发行股份的顺利进行,吸引潜在客户参与,通常会在推进时期做好公司业绩,谋求增发有个好价格。海亮股份对这种套路也不陌生。根据公司投资者互动平台显示,公司已经于2018年9月19日完成本次定增,共募集资金20亿。
紧接着,公司在10月17日公布三季报,业绩便出现了大幅变脸。
当然,这或许只是一种巧合,然而,公司单季度利润增长从一季度、二季度的136%和94%,直接变为下降-52%,如此业绩变脸,确实也匪夷所思。
海亮股份控股股东海亮集团创立于1989年,旗下拥有海亮股份、海博小贷、海亮国际、海亮教育四家境内外上市公司,其产业涉及铜加工、基础教育、生态农业、产业金融、房地产业、环保产业、健康产业等领域。
然而,海亮集团最近在投资版图中不断收缩。继出售四川金顶控股权、海亮地产控股权和污水处理业务以及上海宝山区城中村大型改造等项目后,海亮集团再度宣布退出25亿元的肿瘤医院投资项目。
截至2018年一季度,海亮集团总资产为689.17亿元,总负债为435.92亿元,合并资产负债率为63.25%。今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52.79亿元,同比增长4.42%。实现净利润2.71亿元,同比下降54.16%。可以看出庞大的营业收入,净利润只有2.7亿,同比下滑幅度超过50%。
海亮集团提出的目标是 ——“集团负债率2018年底控制在50%以内,2019年底控制在40%以内,或许是预见到宏观调控的威力,海亮集团才着力进行非公开增发,以求降低负债改善现金流来抵御危机。
本次定增海亮股份控股股东海亮集团参与认购20%,也算是对投资者的一个交代,但从其十大股东发现,海亮股份前十大股东多为公司早期个人股东,鲜有机构现身。然而,当公司把最牵挂的再融资搞定之后,除了业绩变脸之外,是否会出现个人股东减持,也是投资者需要警惕的一个重要问题。
来源微信公众号:天下公司 何方/文
搜索更多: 海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