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同传造假”刚刚平息不久的科大讯飞再爆丑闻:10月13日,央视曝光科大讯飞非法侵占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建设培训基地为名开发房地产。换句话说, 科大讯飞已变成一家打着“高科技”招牌,到处招摇撞骗土地的房地产公司。
随着媒体挖掘的深入,科大讯飞宣城违规别墅群的非法性质逐渐露出水面:科大讯飞此处地产名为培训基地,实为打着高科技的招牌换取地方政府园区类土地,进而形成土地储备买卖地皮套现。
据科大讯飞内部人士透露,近些年科大讯飞打着“产学研”合作的旗号,凭借“高科技”产业这一金字招牌,利用各地政府招商引资的机会与政府合作,不但狠狠捞了一大笔钱,还轻松实现了“一石三鸟”。
第一,由于人工智能属无污染、高科技产业,正是各地政府求之若渴的紧俏资源,因此受到不少地方政府的大力欢迎,科大讯飞处于谈判的有利位置获取更多优惠和资源;第二,科大讯飞积极与当地政府合作,或与当地政府合资成立分公司,或设立子公司,利用政府资源拿下大量订单;第三,以搞研发、产学研合作为名,通过半卖半送、资源置换等方式大量拿地,增厚资产。
据内部人士透露,科大讯飞所谓的高科技项目子公司或者分公司,拿下项目后就关掉或者撤掉,并未开展后续工作,而地方政府白白付出了土地和资源,却并未获得产业开发的机遇,更无从谈起任何科技研发成果。在央视曝光的安徽省,就是科大讯飞大面积开展此类合作的重点区域,科大讯飞成立了近20家空壳公司运作拿订单、拿地,成为其营收的主要来源。这一出“空手套白狼”,与当年的乐视如出一辙。
自诩为“人工智能第一股”,成立十八年、占据品牌高地的科大讯飞,为什么走上了买卖地皮的“歪门邪道”?实际上,虽然号称高科技企业,但科大讯飞一直以来没有拿得出手的核心技术和产品。而近期科大讯飞被曝出主要收入来自于地方采购,更让这个昔日的明星企业雪上加霜。
据科大讯飞2017年年报,其主营业务收入教育产品及教学业务占比25.54%和2.20%,智慧城市占比27.30%,政法业务占比10.23%,三项合计65.27%。换句话说,科大讯飞几乎三分之二的营收来自于地方政府采购。
在2017年科大讯飞的主营业务收入中,华东地区营收28.56亿元,营收占比达54.14%,由此可推断,该公司很大一部分营收来自于安徽。此次被央视曝光的科大讯飞别墅群,也位于安徽省宣城市。
在上次“同传造假门”后,科大讯飞在AI界已经丢尽了颜面,堂堂“人工智能第一股”不过是徒有虚名。而此次侵占扬子鳄国家自然保护区违规建设别墅群,更令这家高科技企业落下了“不务正业”的笑柄。
不得不说,科大讯飞打着“人工智能”高科技品牌,通过与地方政府合作换取土地的盈利模式,是个圈钱的好办法;科大讯飞也借着研发的名义摇身一变成为坐拥大量地皮的地产公司,跃升AI界首屈一指的“地产股”。然而,靠地皮圈钱却加剧了资本的逃离:据媒体统计,2018年以来,科大讯飞股价下跌超过40%;科大讯飞这颗明星企业,早已跌落人工智能第一股的神坛,成为业界笑谈。
来源:央视
搜索更多: 科大讯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