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作为大股东的信托计划减持,还是行业或资本市场大环境欠佳,都无法合理解释“如意系”横跨法、日、香港和内地的4家上市公司股价全线大幅下挫的真正原因

7月6日至7月10日连续三个交易日,山东如意毛纺服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002193.SZ,下称如意集团)股价累计录得13.69%的涨幅,这多少给那些股票持有者带来些许安慰。此前,该公司4个交易日毫无征兆连续跌停,令其市值蒸发逾三分之一。截至7月10日收市,如意集团10.96元/股的收盘价较52周高点,已下挫38.7%。
不过,“受伤”更深的,是被外界定义为“中国版LVMH”的如意集团母公司——山东如意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如意科技)。尽管如意科技斥资约24亿美元收购美国聚合物及纤维供应商英威达旗下的莱卡面料业务,且目前已获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批准,其“中国第一奢侈品集团”的地位进一步巩固,但该集团旗下4家上市公司——如意集团、中国香港的利邦(0891.HK)、日本的Renown(3606.T)和法国时尚集团SMCP(SMCP.PA)的股价,近期均遭大跌。
Wind数据显示,上述4家上市公司上周股价累计下跌幅度分别为28.52%、30.23%、11.03%和9.03%。

对于“如意系”旗下上市公司股价异常波动的原因,《投资时报》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致电如意集团董秘办工作人员。对方表示,“公司基本面没有变化,经营情况正常且业绩保持稳定增长。至于股价大跌的具体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大环境低迷所致,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大股东中部分信托计划到期大规模减持所致。”
事实果真如此?
“信托产品减持”说难令人信服
2018年以来,沪深两市低迷的行情走势令诸多板块面临深度调整,纺织板块亦未能幸免。截至7月10日,由13只成分股组成的非棉纺织品指数(中信)下跌幅度已达25.94%。其中跌幅超平均线的个股共计三家:*ST中绒(000982.SZ)、欣龙控股(000955.SZ)和如意集团,跌幅分别为55.14%、41.27%和33.00%。
虽然同是“时运不济”,但个中情形仍有差异。最近一个月,走势一向“稳如泰山”的如意集团跌幅尤为严重,以31.24%领跌该板块,而该指数同期跌幅仅为12.59%。
这显然不是简单的“大环境低迷”所能解释的。
信托计划持股方面,Wind数据显示,如意集团前十大股东中,第四大股东金鹰基金—浦发银行—方正东亚信托有限责任公司、第六大股东云南国际信托有限公司—合顺7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第七大股东安信基金—宁波银行—西藏信托—西藏信托—顺景3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和第十大股东西藏信托有限公司—顺景10号单一资金信托,持股数量分别为1834.31万股、698.39万股、657.44万股和572.89万股,占总股本比分别为7.01%、2.67%、2.51%、2.19%。
除此之外,位列该公司第五大股东,持股比例为3.81%的上海航翠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系中航信托旗下私募产品。
《投资时报》记者调查了解到,上述信托相关产品中,第四大股东前一轮减持计划已在3月12日届满,且并未公告新一轮减持计划;而第六和第七大股东均在产品存续期内,远未达到到期日。
唯一到期的信托计划是第十大股东,到期日为1月26日。需注意的是,如意集团2018年一季报显示,该信托计划并非减持股东,而是新进股东。这也意味着,在“资管新规”清理大限延期至2020年年底之时,后者仍在存续期,并不存在提前清盘的可能。
不过,一个重要的信息是,上述产品持有如意集团股票的成本均在16元/股以上,而本轮该股遭遇第一个跌停走势前的股价为14.69元/股。
如果连续跌停行情确与信托计划减持有关,那么,后者在此时减持可以说是不计成本地“砸盘”离场。分析人士认为,如此操作很可能会造成“两败俱伤”,出现上述情况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如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