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后遗症显现
麦趣尔于2014年登陆资本市场,上市第一年业绩便遭遇滑铁卢,当年利润4143.4万元,下滑28.26%。当时公司主营为乳制品,占比超过六成,烘焙食品仅占比17%。随后,麦趣尔开始调整战略部署,将主业聚焦于烘焙食品,主要手段就是通过并购完成快速扩张。据公司2017年年报,乳制品在营收中的占比降至39%,烘焙食品占比则达到45%。
2015年5月,麦趣尔斥资2.98亿元,完成对浙江新美心100%股权的收购,以此进军烘焙市场。然而,2016年浙江新美心并表后,麦趣尔当年业绩出现大幅下滑,其扣非后净利1620万元,下降69.52%。公司在2016年年报中也曾披露,因新美心新增贷款导致公司财务费用增加18.55%,而且,在浙江地区的营业成本也增长了79.37%。2017年末,麦趣尔商誉(多由溢价并购产生)为1.30亿元,当年计提商誉减值准备201万元。不断并购造成的商誉累积,无疑给麦趣尔的未来增加了更多不确定因素。
在2017年12月,麦趣尔宣布拟高溢价以2.19亿元收购青岛丹香51%股权(今年4月完成工商登记变更)。上证报随后展开深度调查,并于2018年1月刊发《麦趣尔并购疑云:买的是面包企业还是皮包公司?》。
对比同行业A股公司桃李面包、元祖股份,近年来没有大张旗鼓并购,但均实现了连续多年的业绩增长,与麦趣尔近年来的“节节败退”形成鲜明对比。交易所也曾对公司2017年净利润水平大幅下滑、商誉减值等展开问询。
此番麦趣尔欲通过收购手乐电商抢占线上市场,可能再次加重公司的整合风险,如若出现“双高并购”(高溢价、高业绩承诺),商誉规模也将随之膨胀。手乐电商曾在其年报中透露,公司目前正处于业务扩张期,存在一定管理风险,并且跨地区经营也给食品安全管控带来一定隐患。
⊙上海证券报 记者 滕飞 ○编辑 孙放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麦趣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