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货意味着陈欧为自己代言的模式走向反面。
实际上,假货问题在传统电商领域很难避免。成熟的应对方式应该是想方设法打假,而不是义正言辞的声明没有假货。如果真的没有假货,大概世界和平了。不然,一旦被实锤,便把自己陷入两难境地。
同时,在消费者那里的信用难免受损。聚美优品大概属于后者,就算陈欧以类似100万悬赏金额高调打假,亦挽不回消费者的信任。
为了避免假货问题,陈欧砍掉了一部分平台业务,转为自营。从实际效果来看,似乎有所回温。然而,电商的大环境是全品类平台流量越来越大,马太效应越来越明显,垂直品类电商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如何从这样的困局中冲出来?陈欧的选择是,ALL IN海淘。为了保证产品品质,陈欧和聚美的几个高管去了韩国,与品牌直接签约合作。
这次韩国行不算白费,聚美找到了新的二次增长点,聚美的股价开始回升。就在大家以为聚美重新焕发生机的时候,“408新政”(跨境电商新政)出台,股价再次遭遇滑铁卢。
这一次陈欧的网红魅力就不再那么奏效了。
在跨境电商业务收到冲击后,高管离职、创业小伙伴拂袖而去,股东怒发公开信,“网红”在组织角色中的管理短板被暴露无遗。先做领导者还是先做网红?这就是陈欧和同为网红的雷军之间有巨大差距的原因。
在看到垂直电商领域难有作为之后,陈欧最近两年做出了投资多元化的尝试,投资影视、做共享充电宝、进军智能家居等,陈欧也提出聚美优品从电商公司向科技公司转型,这个过程中依然是陈欧以网红的姿态在和舆论做着对抗,其中包括和王思聪的争辩。更何况这次多元化战略的合理性非常值得怀疑。
即使如此,媒体依然爆出了新业务团队的管理问题,陈欧距离优秀领导者的角色似乎越来越远了。
“假货”事件是聚美优品的分水岭,也是作为陈欧的网红效应走向反面的开始。从那以后,公众对于网红的情绪化反应脱离了陈欧早期的人设,现在似乎他说什么做什么,都是不对的。
没有办法,陈欧没有理性对待自己,公众自然也不会理性对待他。
“网红“对于企业领导者来说,一直是一把双刃剑,除了公众层面的情绪化反应之外,领导者自身也极有可能迷失在“强制性冲动”中。所谓强制性冲动,最早是尼采用来解释日神的,通俗来说就是把感性理性化,刻意去用美好掩饰人生悲剧的本来面目。这与酒神的用欢唱的态度直面人生形成了鲜明对比。因为网红需要时刻通过面对公众保持自身存在的合法性,自己的苦乐伤悲和公司的整体品牌决策就会形成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这种矛盾在尼采的人生美学理念中是完美的,但在残酷的商业环境中却很可能是一把“奥卡姆剃刀”。
如今的聚美优品,陈欧的颜值尚存,网红早已远去。
(来源:管理学人 郝亚洲)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聚美优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