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则变了
补贴大战曾经是网约车拓展市场的主要方式。
2014年10月,滴滴打车CEO程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在竞争激烈时两年就花掉15亿元。2016年6月,Uber CEO Travis Kalanick在温哥华的一个活动上,说Uber在美国是盈利的,但在中国一年亏损超过10亿美元。
现在,补贴受到了更多管制。美团进入上海后,对司机和乘客提供了多种补贴,滴滴随后跟上。根据美团当时的宣传,其首日接单量超过15万单。但是当天,美团便被上海市交通委等部门进行了联合约谈。为了响应上海市交通委关于停止补贴大战的要求,美团、滴滴相继取消了常态化补贴。
这给美团铺开市场带来了更多难题。
美团进入上海之初,8%的抽成费用和高额补贴吸引了一批网约车司机。刘师傅就是其中一位。刘师傅是安徽人,之前在老家开滴滴,听说美团打车在上海补贴很高,注册又比滴滴快,5月初就去上海加盟了美团。但是他只开了两天美团就转投了滴滴。“没赶上奖励最多的时候。”
跟奖励相比,美团目前更注重的或许是产品体验的打磨,以及内部业务的协同。
王慧文曾说自己“真实身份是一个产品经理”,非常重视用户的产品体验。据《中国企业家》了解,美团有团队专门负责收集司机、乘客反馈的问题,这些问题有时会被直接扔进产品群里。什么样的问题都有,定位准不准、司机接单是否稳定、会不会出现丢单、帐算得准不准、调度合不合理。
一位在美团出行负责算法的工作人员告诉本刊,网约车在派单调度算法上还可以再优化,这是美团现在努力的方向。外卖系统的搭建让美团有了一定积累,“不过网约车的司机调度、高低峰补贴逻辑都与外卖系统不同,在这方面,美团还需要打磨。”他说,“因此,美团打车近期肯定不去其他城市了。”
而在业务协同方面,公开报道显示,“五一”假期,美团打车提出打通“出行+消费”场景,用户完成一笔打车订单,即可获得吃喝玩乐大礼包,内含餐饮、电影、外卖三重优惠。交叉营销”的概念,正在成为美团打车的新理念。美团相继和大众点评黑珍珠餐厅、迪士尼和猫眼展开合作,拓展打车服务的场景。
另外,政策层面对网约车平台也越来越重视。
5月7日至5月11日,交通运输部微信公众号以每日一篇的节奏,密集发布5篇涉及网约车的评论文章,主要内容如标题所示:《交通运输新业态不是“法外之地”》《包容审慎监管不是放任不管》《互联网交通运输企业切莫“店大欺客”》 《不要把约谈当耳边风》《检验网约车发展的标准是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5月24日,交通运输部召开2018年5月份例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公布了新修订的《出租汽车服务质量信誉考核办法》(简称《办法》),《办法》将网约车平台公司和驾驶员纳入考核体系,明确网约车和巡游车均需开展服务质量信誉考核。
这或许也是美团打车脚步放缓的原因之一。
由于服务的特殊性,网约车和团购、外卖不同,后者的市场和政策环境相对宽松,在出行行业,网约车需要占领道路等公共资源,跟用户安全直接相关,影响服务质量的因素也更复杂。这意味着出行行业参与者跟政策制定者之间的沟通强度会大得多。
有行业人士认为,美团没有进入北京是因为没有拿到《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许可证》。目前美团在杭州、成都和温州已经拿到《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许可证》。
王慧文表示,大部分城市在网约车准入方面的政策和环境比较好,如果想开城一般都可以的。美团暂时不开新城并没有这方面的原因。
一位关注出行行业的投资人告诉本刊,网约车的壁垒在于如何构建本地的网络效应,吸引司机和用户。但这对于有资源的公司来说,不是一件难事。在美团和滴滴之间,一定会发生激烈的竞争。如果没有外界干涉,美团肯定会吃掉很大市场。这个市场不是说守就能守得住的。
(来源:中国企业家 作者:王玄璇)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美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