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海外
对于王传福“再造比亚迪”的梦想,实现了路径并不仅仅是国内像汕头这样的200多座三四线城市。就在国内针对单轨投资政策收紧的同时,5月23日,比亚迪中标巴西萨尔瓦多市轨道交通项目,合同金额约25亿雷亚尔(约合6.89亿美元)。据悉,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一条跨海云轨。本次招标的轨道交通线路将跨海修建,兼具治理城市拥堵和发展旅游两大功能,线路总长约20公里。
公开资料显示,在巴西萨尔瓦多项目签约之前,2017年8月菲律宾伊洛伊洛市与比亚迪合作修建20公里云轨线路系比亚迪首个签约的海外城市。除菲律宾和巴西萨尔瓦多项目外,比亚迪目前正与全球20个城市洽谈云轨项目。
比亚迪回复记者称:“云轨自推出以来,获得了市场的强烈响应。此前,比亚迪已与中国多个城市,以及菲律宾、柬埔寨、摩洛哥、埃及等国家就推广云轨达成合作。”
建造云轨的初衷,是王传福的一次堵车经历,因为堵车,王传福“误机”了。而在东京,乘坐轨道交通效率很高,因此王传福坚定地认为,城市道路建设的速度永远跟不上汽车保有量增加的速度,轨道交通是治赌的有效方式。
早在1971年北京地铁就已开通,而巴黎、伦敦等城市,地铁运营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投资大、回报周期长,鲜少有民营资本大举进入轨道公共交通领域。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战略管理学系教授武常岐曾经担任过比亚迪的独立董事,他与比亚迪的结缘在于每年为学生们讲“生产函数”这个枯燥的概念,总要举比亚迪的例子。2008年,股神巴菲特投资了比亚迪,武常岐总结认为,比亚迪利用劳动力的低成本优势,靠“人革机器的命”的逻辑,将中国劳动力成本低的比较优势变为企业的竞争优势 ,实现最优资本配置,是早先几年比亚迪战稳市场的重要原因。
当比亚迪宣布进军汽车领域,以及中国汽车界的另一位“福将”——李书福宣布要造汽车的时候,业内没有人看发好。一位汽车界的业内人士向《商学院》记者坦言,尽管最初比亚迪的F0、F3等车型,靠逆向研发,造出来了车,市场反响一般,但对整个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带来的重大影响在于,倒逼了中国合资品牌汽车提高品质,降低价格,让更多的工薪阶层消费者买得起车,实现了私家车的普及。
云轨的逻辑与比亚迪当初进军汽车市场的逻辑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就是利用了比亚迪自身的成本优势。以比亚迪公开资料显示的正在洽谈国家,多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发展中国家,对轨道交通有需求,但投资成本有限。某外资轨道交通领域企业高管杨晨(化名)告诉记者,轨道交通核心技术主要掌握在庞巴迪、西门子、日立等国际巨头手中,国内的地铁运营线路中,很多都是采购了这些外方的技术,技术成本转让的价格不菲。
资料显示,比亚迪拿下巴西萨尔瓦多项目的原因在于云轨地形适应能力极强,转弯半径仅为45米,爬坡能力可达10%,编组灵活,单向运能为1-3万人/小时,被招标小组认为“十分符合”规定的相关技术指标,且云轨在低空运行的特点也成为加分项之一——完全契合萨尔瓦多打造“沿海旅游走廊”的发展规划:轨道交通在空中运行,不占用道路面积,且视野极佳,地面则可修建自行车道和海边休闲步道。
“比亚迪称云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在成本上有一定的优势,到海外签单,我想能拿下来也与成本有关吧。”杨晨表示。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天风证券秉承客户至上理念 助力比亚迪30亿元公司债券成功发行 比亚迪一季度利润暴跌83% 动力电池被巨头施压 比亚迪1季度净利润下滑超8成 新能源补贴退坡惹的祸? 比亚迪的中场战事:业绩开始下滑 竞争者来势汹汹 比亚迪的中场战事:优势逐渐消失 汽车收入刚超一半 搜索更多: 比亚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