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仗早晚要打起来”
据天眼查显示,来电成立于2014年,是一家移动能源共享平台,袁炳松以做电池起家,并有自己的工厂,在小米挤占大半传统充电宝行业后,袁炳松开始转战共享充电宝行业,算较早入局此行业的企业。
来电为何对街电频频出击?
此前行业从业者曾对时间财经表示最主要的原因是充电宝行业的想象空间有限。在这种情况下,各企业不得不过早的陷入市场份额争夺战。
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17中国共享充电宝行业报告显示,预计2020年,中国共享充电宝市场规模将达到3.3亿元。这并不是一个令人兴奋的百亿甚至千亿市场,而且相较于2017年的0.9亿元,5年增长3倍的速度,也并没有给出多大的惊喜。
业内普遍的共识是,共享充电宝本身需求就有限。共享汽车和共享单车是刚需,而充电宝只是应急。随着手机电池的容量变大以及充电技术的革新,共享充电宝还有没有未来都难说。
袁炳松曾表示,要在这个狭小的市场生存,“该买的炮弹得买,这个仗早晚是要打起来的”。
无更多融资信息
要打仗就需充裕的“子弹”。据可查到信息显示,来电公开的融资信息是2017年4月,金额为2000万美元,距现在已一年多。
相比而言,同为共享充电宝第一阵营的街电、小电所获得融资都高于来电。街电除了获得亿元级别的A轮融资外,还被聚美优品收购,获得3亿资金;小电科技也宣布完成数亿元B+轮融资,B+和B轮融资总额超过1亿美元。
此前曾有行业从业人员对时间财经透露,“与街电、小电、怪兽经历多轮融资,创始团队股权大量稀释不同的是,来电团队并没有被过多稀释,无论是口水战也好还是专利争夺也好,最终目的可能想融资或变现。”
一位接近来电的业内人士对时间财经也表示,如果不算设备投入的话,2000万美元大概不到1年。
公开资料显示,来电单个充电宝成本在90元左右,单个充电宝租借频次为1次/天,单个充电宝回本周期约为3个月。因此,来电曾两次宣布单月实现盈亏平衡。
“单月或单季度盈利,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这其实很容易。如果把成本都甩到上一个月,收入都算到这个月,很快就可以单月盈利。还是要看整年度的盈利情况,这才是最关键的。”天奇阿米巴投资基金管理合伙人魏武挥对时间财经说。
德勤会计事务所某审计对时间财经也认同上述说法,认为这种没有财务数据和授信证明的所谓盈亏平衡,不能轻信。
颇具讽刺的是,袁炳松内部信显示,破坏设备、偷设备,在共享充电行业不是什么秘密。“要用市场的方式狠狠打回去。”他说。
来源:时间财经 实习生陈世爱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共享充电宝专利案开庭:来电起诉街电侵权 索赔100万 一启共成:全渠道零售新经济模式,带来电商行业的大变革 iPhoneX曝出新漏洞:收到来电屏幕延迟亮起且无法接听 电子商务法拟禁止刷单 未来电商规范管理有法可依 共享充电宝来电“出海”能否顺利扬帆? 搜索更多: 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