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所要求八菱科技详细说明重组中遇到的具体障碍,重点分析导致本次重大资产重组终止的具体原因,并自查是否在重组进展公告中充分披露收购境外资产的相关风险等。
监管层还要求参与重组的独立财务顾问、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和评估机构分别提供本次重组聘任协议及项目经办人员相关信息,包括姓名、职务、联系方式、证券或相关从业资格证书编号等信息。
此外,交易所还关注到除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以外的部分高管较为频繁的质押情况。2018年以来,公司第一大股东杨竞忠办理了20笔股权质押,第三大股东黄志强办理了5笔质押,第四大股东陆晖也质押2笔。对此,交易所要求公司进一步说明质押原因和用途,是否存在平仓风险等。
多元化投资“乏善可陈”
2014年起,主营汽车零部件的八菱科技一直在寻求多元化转型。但从财务指标看,公司2009年至2017年的经营情况还比较稳定,净利润每年都保持小幅增长,反倒是多元化项目未给公司带来多少的业绩增量。如今,公司原本稳定的主营业务也出现下滑,2018年一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83.64%。
2014年12月,八菱科技曾试图通过收购《印象·刘三姐》的母公司桂林广维文华旅游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全部股权,实现向文化演艺行业的转型。但由于标的企业存在诉讼、股权轮候冻结、银行账户查封等情形,“迎娶”刘三姐的方案就此作罢。
初试转型碰壁的八菱科技仍不死心,在不久后拿出了定增5.9亿元投资科幻演出项目《远去的恐龙》和实景演出项目《印象·沙家浜》的计划。不过,上述项目依然未达预期。据公司披露的项目进展,总投资额4.04亿元的《远去的恐龙》大型科幻演出项目(下称“恐龙项目”)的首演推迟长达14个月之久,2017年9月底才正式投入试运营,且试运营期间的收入情况也并不理想。八菱科技2017年年报显示,恐龙项目的运营公司报告期内出现亏损。
恐龙项目的表现给了公司当头一棒,收入情况与此前预想的每年2.85亿元的营业收入和5.28年的税后投资回收期(含建设期)落差巨大。公司另一个募投项目,总投资1.87亿元的《印象·沙家浜》的建设进度也因此受到波及,原本应与恐龙项目同步展开,并于2016年12月达到使用状态的沙家浜项目现今依旧处于闲置状态。
在八菱科技的说明会上,也有投资者问起上述项目的问题,上市公司回应称,由于演出时间不长,市场需要一定的培育时间,公司也在加大广告宣传力度,争取取得良好的经营成果。
除文化演艺项目外,八菱科技还曾试水股权投资,并投资了新三板企业盖娅互娱。最新消息显示,盖娅互娱已在三板市场终止挂牌。结合八菱科技此前在互动平台的表态,盖娅互娱或寻求海外上市。
上海证券报 记者 王子霖 共2页 上一页 [1] [2] 宇量电池估值暴增 八菱科技收购事项遭质疑 一场不存在的合作谈判?八菱科技被指涉嫌披露虚假信息 八菱科技中止发行另有隐情 两大隐患是主因 八菱科技:圈钱游戏折戟? 八菱科技二次发行存变数 民生证券保荐能力遭疑 搜索更多: 八菱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