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电影《后来的我们》退票事件,让该片制作方同时也是发行方的猫眼电影成了众矢之的。而光线传媒作为猫眼电影的重要股东之一,也屡屡被连带提及。
即便没有退票事件,作为文化娱乐行业的热门股,光线传媒自身的业绩也一直在市场的聚光灯下。
2018年4月28日,光线传媒(300251 SZ)公布了2018年一季报:实现归母净利润约19.9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976.95%,堪称亮眼。但是,报告期内公司营收约4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34.25%,扣非后归母净利润约0.88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51.8%,经营性现金净流入1991.09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94.4%。
归母净利润飙涨,而营收下滑,扣非利润腰斩,光线传媒的成绩单究竟是喜是忧?
光线一直是众多券商的爱股,深度研报和看多评级屡屡发布。不少读者也一直在催我们写一写光线。
坦白的说,光线是一家比较难研究的公司,甚至整个影视行业都是比较难研究的。即便再大牌的导演,再强势的渠道,再豪华的明星阵容,也未必就能保证下一部电影热卖。而连续的票房失利,足以毁掉一家影视公司一整年的业绩。
更何况,根本无法预料女一号什么时候突然半夜跑出去做头发。
但遇到困难绕着走总不是办法,就着还算新鲜的财务数据,姑且试着讨论一下吧。
电影业务缩水 年度扣非利润首降
2017年,光线传媒出现了上市以来首次的扣非利润下滑。
光线传媒2017年度报告显示:公司2017年实现营收18.43亿元,同比增长6.48%,归母净利润8.15亿元,同比增加10.02%,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4.62亿元,同比减少11.01%。这是公司扣非后归母净利润自2011年上市以来首次下滑。
电影业务是光线传媒的核心业务,但最近两年来自电影及衍生品的收入出现了持续的下滑。
自2015至2017年,公司电影及衍生品业务收入从约13.1亿元下降至12.38亿元,增收乏力。而根据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的数据,2017年全国电影总票房达到559.11亿元,同比增长13.45%。
从年报数据中无法得知光线传媒2017年的票房是否与行业保持了同步增长。2017年,光线并没有在年报中公布详细的票房数据,而这一数据在2015和2016年都是详细披露的。
过去几年,电影业务在公司总营收中的占比也在持续下滑。根据财报数据计算:2015、2016和2017年电影及衍生品业务在公司营收中的占比分别为86.05%,71.29%和67.17%,影视业务对公司营收的贡献逐年下降。
说句题外话,虽然面包君把光线传媒2015到2017年的年报反复核对了好几遍,但是在摘录电影及衍生品业务占比的时候,还是有点晕——光线传媒两份年报中公布的2016年电影及衍生品业务占比竟然是不一样的,虽然只相差0.01%,但仍然让人不知所措。
这是2017年的年报截图:
这是2016年的年报截图:
虽然相差只有0.01%,但这种差错让人费解:明明金额和科目都是一样的,为什么占比会有差呢?
不是故意要跟光线传媒较劲,如果财报没有更多让人费解的地方,那这个差异其实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四舍五入改成舍尾法,就有可能造成小数点后的差异。
真正让我们感到疑虑的是,光线传媒2018年一季报竟然没有详细披露电影业务收入,而此前这项收入是披露的,难道有什么隐情? 共2页 [1] [2] 下一页 《后来》退票门背后 光线传媒近半利润来自投资 刘若英处女作票房黑手曝光 光线传媒或隐瞒重大事项 光线传媒亮丽财报:主业迷途 多元布局不尽如人意 新丽传媒IPO屡战屡败 光线传媒33亿元套现 光线传媒与新丽传媒“和平分手”激进投资布局多元化 搜索更多: 光线传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