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已满3年,2017年业绩还不及2011年、IPO募资的实际投入比例尚不到四成,且所产生效益不到预期的十分之一……在此情况下,萃华珠宝又推出了募资规模更大的再融资计划,虽尚未成行,但其必要性、项目前景着实令人生疑。据审核进程,萃华珠宝应于本周三(9日)前向证监会提交一次反馈意见的回复材料,不知公司会如何“自圆其说”。
上市3载业绩还不如6年前
作为珠宝饰品行业的“中华老字号”,萃华珠宝上市前“大步疾走”,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由2011年的24.31亿元、0.77亿元增长至2013年的36.79亿元和1.11亿元。不过,在上市后,该公司却呈现一派颓势,当前业绩竟已下滑到2011年的水平以下。
萃华珠宝是2014年下半年在中小板上市的,上市后首份年报就开始“做减法”。据披露,2014年萃华珠宝实现营收33.08亿元,下降10.09%;净利润0.98亿元,下降11.24%。2015年,公司业绩加速坠落,营收下滑9.31%,净利润大幅下降38.58%。至2016年,公司营收和净利润的降幅分别为26.06%、3.64%。2017年,虽然受益于黄金价格的变动和市场回暖,公司营收及净利润恢复性增长了23.84%、7.45%,但净利润仅为0.63亿元,仍不及2011年的水平。这还不算完,萃华珠宝4月底预告,上半年净利润约3000万元至4500万元,同比变动幅度为-30.96%至3.56%。也就是说,今年上半年,萃华珠宝较有可能再回到此前的“下降通道”。
横向比较,其他珠宝业上市公司近年业绩虽也有起伏,但总体依然是向上增长为主,像萃华珠宝这样退步到6年前的,还真不多。
前次募投项目进度慢、收益低
萃华珠宝的发展缘何落后于行业平均水平,从公司IPO募投项目的建设“成效”即可见一斑。
2014年10月,萃华珠宝在招股书中对募投项目效益的预测为:运营期的第二年,预期可实现营业收入50165万元,利润总额3943万元;运营期的第四年起,募投项目涉及的全部直营店建成并达到正常营业水平后,理论上预计将每年新增营业收入94650万元,新增营业利润12160万元。
但事实上,从IPO募资于2014年10月全额到账至2017年底,公司实际投入募资14493.79万元,仅占募资计划投资总额40870万元的35.46%,2017年实现的效益也只有区区380.6万元。
已投入运营的几个项目中,实际效益与预期收益也是相差甚远。据公司年报披露,沈阳铁西区新玛特店(店中店)、沈阳大东区中街新玛特店(店中店)、千盛百货(店中店)、长春工农大路欧亚店(店中店)、吉林市新玛特店(店中店)、天津友谊店(店中店)、河南新乡大商百货购物广场(店中店)2017年预计效益分别为116.44万元、114.39万元、208.52万元、75.35万元、81.71万元、69.45万元和81.71万元,而2017年度上述项目的实际收益分别仅为37.35万元、-21.57万元、70.94万元、-5.16万元、-0.89万元、8.04万元和-38.34万元。
公司在IPO时还称,募投项目预计在资金到位两年内实施完毕。据以往开店经验,新店铺需要一定的培育期,运营期第四年可达正常盈利水平。但3年多来,一大半的募集资金还未使用,项目收益与预期值也相差遥远,不得不说萃华珠宝此前计划的可行性存在较大问题。
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萃华珠宝又开始筹划再次从市场“圈钱”。2017年9月,公司披露定增预案,拟募资不超过7.92亿元,投入渠道升级及配套生产基地建设、珠宝生态园建设、设计研发中心建设等项目。考虑到公司前次募资效率不高,尚有近3亿元资金还未使用,此次再融资的必要性和项目前景,令人不得不画上一个问号。
⊙上海证券报 韩远飞 ○编辑 孙放
搜索更多: 萃华珠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