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2016年10月阿里巴巴控股lazada时,阿里当时表示会给这家公司“两年独立发展时间”。而一年半过去,尚不满两年时,伴随着今年3月这次增资消息的,还有彭蕾出任Lazada CEO的消息。原CEO、德国人Maximillian Bittner卸任,转任高级顾问。
为什么阿里巴巴买下的“东南亚电商第一”在过去一年半内表现不如人意?彭蕾上任后能否为这家公司注入新的活力?首先,应该窥探一下一年半前阿里巴巴为了进军东南亚,买下的lazada究竟是一笔什么资产。
收购之后
lazada是一个为了出售而生的创业项目。
Lazada是东南亚孵化器Rocket Internet孵化的项目,Rocket的创始人是极富特点的德国Samwer三兄弟。Samwer兄弟在团购时代,看Groupon模式兴起,于是在欧洲也copy了一个,叫citydeal,创办不到半年,就以1.7亿美元卖给了团购鼻祖Groupon,Groupon还一度让Oliver Samwer负责Groupon在全球的拓展业务。更早之前,这三兄弟还在德国复制了ebay做了网上拍卖平台Alando,仅仅三个多月时间,便以5000万美元卖给了eBay。
2007年,三兄弟在东南亚创办了孵化器Rocket Internet,并将他们之前运用的那套复制然后出售的模式玩到了极致。十年来,Rocket Internet在全球投资孵化了100多家初创公司。大家谈起来,会略带贬义地将其称为“克隆工厂”。
曾经有媒体这样介绍Rocket“克隆创业”的三步法:第一步,在新兴市场做复制时,先派送公司内部工程师、营销人员、管理人员,创办诸如Lazada这样的电商平台,等Lazada招募到核心团队后,那波派送过来的人员马上撤离,进入下一个项目。然后他们再聘请有某些特质的CEO,比如从投行或咨询公司出来的、聪明勇猛的年轻人。
随后进入第二步,用高度标准化的流程快速推进项目,这其中包括IT、SEM/SEO、BI、CRM等,Rocket内部有张“公司创办流程图”,每一环节都得在特定的时间内完成。顺利的话迈入第三步:迅速规模化,比如短租平台Wimdu进入东南亚一定时间后被要求在三个月内开拓10个国家。
但问题在于,这样建立的团队和业务根基并不够稳固。前Lazada印尼联合创始人兼CEO Fung Fuk Lestario曾表示,他在创业早期,两个月内得雇佣15人,而那时文化架构还未建立,团队扩建过快会导致内部混乱。
“每天都有目标,且细化到每一步,以数据为导向,追踪每项指标。”Lestario曾回忆说,超乎寻常的业绩指标,使得很多创始人压力巨大。与此同时,Rocket有人员流动速度飞快的特点。
飞速建构的团队和飞速扩张的业务,这种特性导致Rocket孵化的某些业务烧钱颇多。例如,在印度,Rocket孵化的时尚电商平台Jabong一度是印度市场的两强之一,占据30%左右的市场份额,一度在与亚马逊谈判中寻求的估值高达10亿美元。但其后Jabong的市场份额和估值不断下滑,面临资金链断裂风险。在最终被对手以7000万美元并购之前,Jabong发布的新季度财报显示,营收约1.4亿美元,亏损已高达6200万美元。
Lazada也有此特质,在当时收购披露的信息来看,其GMV在2015年超过10亿美金,移动端下载超过3千万,业务数据光鲜,但当年亏损也多达2.96亿美金。简单来说,如果2016年不进行输血,Lazada就可能面临资金链断裂而破产的问题。
换句话说,阿里巴巴买下的是一个“创业外包团队”仓促搭建的产品,从业务本身到团队人才,还并不稳固。墨腾创投研究人员表示,他们从东南亚物流行业人士得到的反馈是,在东南亚的各个国家,Lazada的单量、退货率和账期流程都不太令人满意。
36氪的相关报道曾援引一位在印尼创业做电商网站的人士“小秦”说: 即使是东南亚最大、拿了阿里10亿美元的Lazada提供的接口也并不稳定,商品价格变动经常追踪不到,也常常会跟丢订单。
东南亚是一个工程师人才非常紧缺的地方,而电商是一个复杂产品,产品开发直接影响着App和网站的使用体验。Shopee2017年年初在深圳设立了一个研发中心,并且打出了月薪5万招工程师的招聘宣传。
shopee和lazada的负责人背景不一样。shopee的CEO是一个因为拿新加坡奖学金而来到东南亚的中国人Chris Feng,宿迁人,是刘强东的老乡,可能也有股刘强东式的劲头。他拉入shopee团队的,也有很多类似背景的中国人,比如shopee研发总监雷磊。
换句话说,在过去一年半中,懂得东南亚也懂中国的shopee团队,在产品开发上,在利用中国的工程师改进自己的产品体验;在商品来源上,去杭州开招商大会来招揽中国卖家。而阿里投资的lazada,并没有太利用到淘宝的卖家资源,它的物流也没有跟阿里的菜鸟打通,虽然后来物流上有所进展,其淘宝专区提供了比顺丰更便宜的中国新加坡物流服务。
东南亚中国创业者圈子里对Lazada的评价是:管理层缺乏经验不接地气、跟阿里文化融合得不好,也没有充分利用上阿里的电商资源和经验,虽然加大了营销投入却没有同时对原有架构做出重要变动。还有人猜测,lazada原CEO无法安心在这里发展。
当我们谈论阿里在东南亚的出海故事时,我们谈论的其实是这一代正在或终将出海的中国企业的共同难题。
人才、经验和彭蕾的skill
当谈到出海时,大家都说要本地化,尤其是尊重本地人才。但现在看来,在东南亚的状况并非如此简单。
什么样的团队能在东南亚、印度这样的海外市场做出一番局面?答案可能包括:
-懂得东南亚等本地市场
-能顺畅跟中国沟通,借力中国资源
-有电商经验
-能拿到钱
-最好还能知道一家公司、一项业务怎么能“从0到1”
在国际市场上,阿里巴巴这种中国公司的全球化,比亚马逊要难。亚马逊要在印度、东南亚找到讲英语和熟悉美国文化的人,并不难,但阿里巴巴却不太容易在海外找到懂中文懂中国的人。而中国人中懂得这些海外市场人的人,也并不多。
在全球化这件事上,华为可能依然是目前最有经验的中国公司:高薪派中国人出海。在印尼这样学校水平有限、人才有限的地方,至今尚无大型互联网公司把开发团队放在印尼。好几家打算投资东南亚的风险资本,在看过很多本地项目后最后决定直接从中国引进团队进行孵化。华为这样的公司则给本土员工开出了相当于是印尼人平均10倍的工资。
阿里现在的策略可能也是借鉴这个。实际上,在彭蕾出任lazada CEO的任命公告之前,Lazada里的某些职位就已经由阿里巴巴人员担任了。
中国人对电商业务的理解,如今并不逊色于亚马逊。Lazada这种天猫式的模式中,关键之一是建立生态,而这正是阿里巴巴起家的业务。再之后,就是马云一直念叨的电商基础设施三要素:信息流、钱流、物流。
彭蕾出任后,这位前阿里HR体系的总负责人,可能更知道从阿里挖些什么人来做海外市场,更能撬动诸如菜鸟这样的业务部门来为lazada搭建物流这样的基础设施。以及,她可能也是最懂得怎么激励人、怎么建立阿里文化的人。
再把眼光放远一点,当这位前蚂蚁金服董事长出任Lazada的CEO后,可能意味着她也会影响蚂蚁金服在东南亚的投资标的们。在这个非单一市场上,菲律宾有Mynt,泰国有Ascend Money,印度尼西亚有Dana,马来西亚有Touch N Go,而不同国家又有不同的金融现状、支付工具、政治特点、法律规定,堪称复杂。而目前东南亚电商自有的支付,包括Lazada的hellopay(目前已经更名为Alipay),以及SEA的Airpay,都没有达到有效的渗透。
考虑到彭蕾是那个一手把蚂蚁金服从小做大、是那个从头找到了用户痛点、是那个从头说服银行和政府的人,考虑到她是那个了解阿里巴巴从零开始长成巨头全过程的人,也许外界可以对她寄予多一点信心。
中国国内市场红利消失、天花板近在咫尺之时,这位阿里历史上最高级别的“出海者”,探索到的任何经验或教训,对同样必须出海的其他中国公司,都会有所助益。
作者: 黄当 来源: 腾讯科技
共2 页 上一页 [1] [2] 第1页 第2页
搜索更多: 彭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