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百丽关店千家退市,创始人套现离场;德尔惠倒闭;达芙妮,关店关到停不下来。
而这边,曾经号称“县城男鞋扛把子”、70后最爱的富贵鸟,现在却连破产倒闭的资格都没有。
股票闪崩,一度从103.8元跌到8块5;
超过49亿元资产额无法收回;各类债款总计超过30亿元;偌大的企业,流动资金不到1亿;涉嫌信息披露和债券募集资金使用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石狮市政府已派人进驻接管;……
真相令人唏嘘不已!
1、大福建鞋王,从4万到23亿
中国休闲鞋制造商第三名,品牌鞋制造商第六名,这是富贵鸟在2012年取得的历史最辉煌成绩。
福建是中国鞋服市场众多知名企业的发源地,其中,晋江以运动品牌闻名,石狮以男士休闲服装著称,莆田以假乱真。
富贵鸟来自石狮。
1984年,借着改革开放的大潮,石狮兴起办厂热,富贵鸟集团的前身——石狮市旅游纪念品厂也在这个背景下诞生。
林氏19个堂兄弟凭4万元起家,雇了些工人,几十号人生产人造革凉鞋和拖鞋。
但由于经营管理上的不足,多数人不看好其前景,纷纷撤股,最后只剩下林和平(现任董事长,下图中)、林和师、林荣河、林国强堂兄弟4人。
1989年,四人重组了董事会,并注册了“富贵鸟”商标,开始生产真皮皮鞋。
1991年,石狮旅游纪念品厂更名为福林鞋业,1992年富贵鸟集团诞生,下辖福林鞋业、富贵鸟鞋业、富贵鸟服饰等8家全资子公司,业务涉及鞋业、服装、皮具等。
从此之后富贵鸟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在2014年,富贵鸟达到顶峰,年营收23.23亿元,净利润4.51亿元。
但好势头也到此为止。
2、破瓦窑“鞋王”变成无底洞,老板亲儿子都不愿意继承
最初的富贵鸟是靠什么立身的?
答案是高效和优质。
走出破瓦窑
1990年,林和平接到第一笔出口前苏联的一万多双鞋的订单。当时,工厂车间就是一个破瓦窑改造的,日产能最高100双。就在这样的生产条件下,还能够如期交货、保证质量。
所以,“鞋王”不是随便叫的,1993年,在全国首届鞋业大王博览会上,富贵鸟被国家质检总局、质量检验协会、皮革工业协会等权威机构联合评定为“首届中国鞋王”,并且在接下来的1998年、2000年和2002年,三获“中国真皮鞋王”称号。
从1991年到1996年间,富贵鸟在国内几乎没有对手,口碑、市场兼得,不能否认当时的成功有时代造就的原因,但在当时,富贵鸟就已经成为被山寨的对象,很多厂商仿冒富贵鸟,假货横生,就连很多经销商都自立门户,靠模仿富贵鸟的鞋起家。
在假冒伪劣和模仿者的夹击之下,富贵鸟还是一路高歌。
2000年左右,富贵鸟的销售网点已经辐射到全国大部分县市,“县城男鞋扛把子”也是实至名归的。
根据富贵鸟官方网站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6月30日,富贵鸟的零售网络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门店数量3127家,其中2879家零售门店由经销商及第三方零售商拥有并经营,余下248家门店为直营。
被亲儿子嫌弃
从2014年,富贵鸟的业务经营出现了问题,营收增幅从2013年的19%降低至1%,在2015年上半年已负增长。2015年上半年毛利率最高达到41%,到2017年上半年为36%。
并且,在2017年上半年,富贵鸟营收4.12亿元相比上年同期减少了48.09%,首次出现净利润亏损0.11亿元,年比下降107.7%。
2016年因为财务问题停牌,2018年3月1日才首次复牌。
超过49亿元可能无法收回的资产金额,30亿元包括债券、银行贷款在内的债务,仅仅上市4年,“鞋王”就变成了一个大坑。悲哀!
2017年6月,富贵鸟联合创始人、执行董事林国强应病去世,可是作为法定继承人,他的孩子们却公开宣布放弃遗产继承权。
董事长林和平曾经说自己的孩子很愿意从国外回来接班,现在呢?
3、做鞋的跑去玩“高利贷”?
不专注,明星代言也挡不住垮
2013年富贵鸟在港股上市,这在福建鞋服圈内算晚的,但不论早晚,上市在当时、当地是企业成功的标志,不是因为缺钱,纯粹为了攀比。
很多传统企业在上市之后走下坡路,因过去的辉煌而对市场盲目自信是其中一个原因,还有就是不务正业,在手中资金多了之后,想在主业之外增收,高杠杆的金融领域无一例外成为首选。
同质化的不止产品,还有销售模式
作为老牌鞋服企业,他们都有成熟完整的供应链,但这种优势现在却已经不再是核心竞争力了。
曾经以产业链集群优势在国内市场占据一席之地的闵派鞋服企业,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同质化的问题,不止是产品同质化,无论营销渠道还是经营方式和促销方式,都差不多。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