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延伸
巨头纷纷布局
欧睿国际及招商证券数据显示,2016年国内豆奶市场规模达82亿元,5年内增速超过10%。同时,2016年零售渠道豆奶消费量已突破100万吨,同比增长5%,常温豆奶与牛奶形成替代,零售市场空间潜力巨大。
而根据利乐中国数据,2017年全球豆奶消费量为180亿升,其中中国占据137亿升,预计2020年将达到140亿升,增长10%。
在这一数字增长下,包括达利、维维、黑牛、维他奶等在内的食品企业纷纷布局即饮豆奶市场,甚至吸引了伊利、蒙牛等乳业巨头“跨界”参与进来。
建银国际报告称,在市场对豆奶积极反应的激励下,达利2018财年的豆奶销售目标由20亿元提升至30亿元。2017年其豆奶仅进入公司现有渠道的40%,2018年豆本豆将引入所有渠道。
而先入局的香港维他奶在内地市场也表现良好。2017财年,维他奶内地收入26.66亿港元,同比增长11%,占整体收入的49%。
此外,2016年11月,拥有豆乳基础的维维推出“逗”系列植物蛋白饮,均采用铝罐包装,包含皇冠豆奶、核桃豆奶、花生豆奶、逗咖啡、素豆奶5个口味。黑牛食品也在2017年下半年推出了砖包豆奶系列,今年3月又推出了PET瓶装。黑牛食品营销中心总经理陈耿程对媒体表示,2018年黑牛即饮豆奶将进入强势突破阶段,计划销售目标达到200%以上的增长。
而随着一些食品巨头的进入,豆奶市场迎来了更为激烈的竞争态势。2016年6月,蒙牛将美国纯真Silk植物营养饮品引入中国,推出植朴磨坊纯香豆奶,当年实现营收3.3亿元。2017年8月,拥有国内最大非转基因大豆种植基地的北大荒集团高调推出东北豆奶,正式进军豆奶饮品行业。2017年底,伊利植选豆乳正式登陆市场,量产全面启动。
乳业专家宋亮认为,国内乳业巨头进入植物蛋白饮料,可以防止某个进口品牌迅速切入中国市场,预估未来还有更多乳业巨头进入,大品牌参与的竞争态势即将形成。
小品牌跟风严重
利乐中国分析认为,从全球来看,散装豆奶仍是目前市场上最主要的产品形态,包装即饮豆奶仅占不到三成比例。而在中国,包装即饮豆奶更是只占一成左右,市场潜力巨大。
尽管如此,整个即饮豆奶市场尚缺乏全国性品牌。乐晴智库研究显示,目前豆奶行业进入门槛不高,且原材料充足,不同区域的厂商会更加匹配当地人的口味和消费习惯,这对其他品牌形成了一定的壁垒。如维他奶主要市场集中在珠三角、长三角和香港地区,西南地区主要被唯怡豆奶等主导,而维维豆奶、黑牛豆奶则立足于三、四线市场渠道。
与此同时,一些小品牌也试图进入即饮豆奶市场,跟风严重。新京报记者在2018年全国糖酒会期间看到,不少二线品牌和小企业也开始进入这一市场。湖北今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销售部一贺姓经理介绍,其公司自去年起推出了两款豆奶饮品,目前市场接受度尚可,但主要销售范围在南方市场,北京等市场目前还没有经销商介入,市场需要慢慢培养。
朱丹蓬认为,目前豆奶市场可以用“混战”来形容,各品牌占据一定市场份额,但缺乏全国性品牌。路胜贞则分析,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度提升之后,就会关注品牌价值,一些知名度低的企业将处于竞争劣势,只能通过经销商、零售商等进行渠道内推广,市场格局仍是品牌企业主导。(来源:新京报)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豆本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