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临安河桥镇有个叫“汪益茂”的老宅子,
明末清初建的,现在已是一处断壁残垣,
关于它的故事和影响力,
还留存在村里老人的记忆中,
老人们都说,
这个散发着浓浓历史味道的名字里,
藏了一段茶商传奇。
汪益茂始于明末清初,发轫于临安河桥镇,河桥镇是徽杭古道的水上延伸,依托三江水口,因河而兴,因商发达,自古就是“百姓百行百店百匠”汇作之地,更有 “小上海”和“浙西秦淮”的美誉。
“汪益茂”也是一个店号,开在河桥中街,经营南北杂货,其中以经营茶叶最为著名,汪益茂借助水运的便利南下福建、江西等地从农民手中收购毛茶,进行精制后运销,又因其产品品质优良、信誉卓著,逐步发展成茶商大贾。
汪家先人做事勤快、与人为善,占据了地利人和,四方行商的商人和镇上居民慕名而来,生意愈发红火,规模渐大,建造起了“七上八下”(上有七个天井,下有八个明塘水道)大院。
到清·顺治时,钱塘名仕周龙骐有《三溪即事》诗云:“平畴踏遍到东皋,仄径如肠滑似膏。白箬短蓬来野艇,青泥暖灶出新陶。”他所写的,就是三溪口和汪家。
当时,“汪益茂”茶栈遍及古镇周边,店里皆是好茶,虽说茶品种不一,价位参差,但绝对是实在正宗,店里采买绝不敢滥竽充数。“汪益茂”茶栈把店内进门门槛设低,意在表明“汪益茂”不看贫富纳天下客,寒酸佝偻颠沛流离者也接纳,光鲜亮丽人品不好者也拒绝。时人闻名而来,有幸得坐窗边,打开窗门便可看见戏台,看戏品茗,把酒或话桑麻,或话政事,都各抒胸臆,一派自在。
晚清时,汪氏族长叫汪子平,在镇上开设茶馆、戏场及学堂。学堂设在老宅内,穷苦人家的孩子免收学费,还在黄泥岭造了一个“义冢塔”,专门收容无家可归的饿殍。
相传近代中国著名红顶商人、徽商代表人物胡雪岩也出于绩溪,他幼时家境贫寒,也不识字,13岁时经亲戚推荐,从绩溪来到河桥进“汪益茂”做杂役,白天干活,晚上就在东家自设的学堂里念书,很快掌握了识字算账经商的本领,前往杭州开辟商路。由于早年的经历,后来胡雪岩安徽到杭州的船队,每每经过河桥时,都会在“汪益茂”做短暂停留,以示敬谢之意。
新中国成立后,“汪益茂”分给了十几户农民,至20世纪70年代改革开放前,尚有15户人家住在里面,鸡犬相闻,猪鸭乱窜,显得拥挤杂乱。更不幸的是,某年除夕,有人在家烧香拜太公不慎失火,偌大古宅剩余一片焦土,实在令人扼腕叹息。
祖辈积福,荫庇子孙,这样一个有商道、儒道情怀的品牌不能被埋没,而应该被唤起,被振兴,被传承。日月昌集团发现了沉寂已久的“汪益茂”后,力求以茶为媒,整合全国各地茶系,汇聚源头正宗茶品,通过包装设计、文化植入、口碑传播等方式,振兴中华老字号品牌,建立好茶认知标准,打造中国式品质生活方式。
2018年3月31日,首届“宗客杯”狮峰龙井炒茶大赛即将在杭州翁家山村举行,沉寂一个多世纪的大品牌汪益茂将再次以崭新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
历史在诉说着曾经的辉煌,而未来,我们将一起延续传奇。
搜索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