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国家很重视企业对于海外电影的海外发行,不过美国电影票房市场没有增长,万达收购的电影院线和传奇影业本来就处于亏损.
去年7月份万达电影宣布停牌,至今已长达9个月,仍未见任何动静。市值的数字依然停留在611亿元,这距离它2015年顶峰时期市值破千亿元,已跌去近四成。
王健林依然将电影业务看做是万达的未来。“影视产业要继续保持高增长,补上内容短板,实现企业中长期目标。”2018年会上,王健林对影视提出了新目标。
数据显示,2017年,万达集团收入2273.7亿元,影视集团收入532亿元,占总收入近1/4。
但据媒体报道,万达影视总经理蒋德富、副总经理贾燕江,以及五洲发行总经理阙文雄已于3月9日离职,前中影星美院线执行董事袁鑫将接任万达影视总经理一职。
有投资者担心,万达影视高管的离职会对本次万达电影重组构成实质影响。针对这一问题,日前时代周报记者联系万达电影和万达影视方面,双方均未对此事作出任何回应。与此同时,万达电影最新的重组进展公告依然没有透露任何细节。
两年内多位核心高管离职,万达影视集团频繁的人事变动引发了外界关注。而在重组关键节点上,高层震荡的背后也让外界看到了万达影视的隐患。
成长瓶颈期
据时代周报记者了解,目前万达影视集团主要业务上有三大落子:万达影视、万达电影和五洲发行,分别负责制片出品、影院终端,以及影片发行。
去年,万达院线更名为万达电影,并再次启动重组计划。今年1月份,万达电影召开投资者说明会,万达电影总裁曾茂军表示,拟通过本次重组完成电影全产业链布局,进一步提升上市公司盈利水平。
从一系列的推进计划中可以看出,集团对于万达影视和五洲发行的表现寄予厚望。2015年,万达影视和五洲发行双双站上了出品和发行第一的宝座。在2016年会上,王健林定下目标:2016年,万达影视计划收入10亿元,同比增长71%;五洲电影发行计划票房90亿,收入17.6亿,同比增长10.6%。
2016年,万达院线启动第一次重组计划时,万达影视总体估值为375亿元,并承诺整合前在2016-2018年度内贡献净利润12 亿元。然而,万达影视和五洲发行这两年交出的成绩单并不算出色。
猫眼专业版显示,万达影视2016年主出品的电影总票房只有18亿,位列行业第20位;2017年总票房50亿,位列第8位。五洲发行2016年主发行的影片票房不到10亿,排名第12位;2017年总票房也只有14亿,滑至第21位。
万达电影也同样面临着烦恼。从各家院线和影视企业发布的2017年度经营简报看来,万达电影稳坐了“院线一哥”的位置:营收132 亿,同比增长18%;实现票房87.8 亿,同比增长 15.7%;非票房收入51亿元,同比增长31%。
然而各项数据全线上升的背后,万达电影的营收增速其实处于下降的趋势,从2015年的同比增长49%掉至2017年的18%,市场份额也不断缩减。
万达电影官方在深交所互动易上回复表示,由于国内影院建设投资较快,银幕数增长迅速,行业竞争加剧,公司的传统优势为IMAX、3D等影片,随着国产2D影片的不断发展,公司针对上述情况正在积极调整相关经营策略,加快影城发展,努力提升市场占有率。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万达影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