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信用卡办理除了线下申请之外,线上申卡的渠道也越来越多。线上渠道除了银行官网、微信平台外,还有不少线上第三方机构为银行导流在线办理信用卡。
“信用卡网上申请平台”、“关于信用卡,为您推荐优质结果”、“在线比较各大银行信用卡”…在线搜索与信用卡相关的信息,排在前面的网页一般多为信用卡办理平台。
这些平台有的直接列出“热门信用卡”排行榜供申请者选择,有的则通过各类测试向需求不同的申请者推荐不同类型的卡片。近日,《证券日报》记者在微信钱包的信用卡还款页面发现,“免费测试,发现最适合你的信用卡”的测试方法和测试结果都有些“莫名其妙”。
大数据测试成谜
通过微信钱包测试“最匹配的信用卡”,测试方法非常简单。进入“测一测”页面,有一个银行卡形状的长方形,长方形的中央有一个类似指纹的图案,指纹下方写着“长按卡片进行测试”。同时,在测试页面上写着“与你最match的信用卡,结合智能大数据,为你推荐最匹配信用卡”。
《证券日报》记者按照操作方法进行了测试,第一次测试结果为某股份制银行的黑金奢华版信用卡,第二次测试的结果变为另一家股份制银行的金卡,第三次测试的结果与第一次相同。三次测试之间记者并没有更改过任何个人信息。
本报记者邀请周围朋友进行了这个测试,收到了52份反馈,反馈的测试结果包含7家银行的17种卡片。值得一提的是,这52张卡片中,有25张来自同一家股份制银行。
针对这个结果,《证券日报》记者拨打了微信的官方客服,客服人员解释道:“测试最匹配的信用卡是按照用户填写的信息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具体如何分析由后台决定,人工不太了解。”
当本报记者表示自己并没有填写任何资料,只是长按了指纹图案时,客服人员又回答道:“这是后台随机推送的,您可以多次测试,会有不同的卡片出现。”
《证券日报》记者还咨询了各类卡片的推送频率、合作银行有哪些、下卡率以及获批额度等问题,客服人员表示:“这些都是我们的合作银行,至于各类卡片的推送频率等都由后台随机选择,人工没办法更改。如果倾向某家银行的信用卡,可以选择多次测试获取。通过这个渠道申请信用卡我们不保证额度,只是比较方便。”
本报记者询问该测试标榜的“结合智能大数据推荐最匹配的信用卡”是提取了哪些用户数据,用户信息并没有改变而测试结果改变的原因是什么时,上述客服人员则表示:“不太清楚,只知道这些是我们的合作银行。”
多位用户质疑“最匹配”结果
《证券日报》记者除了收到了测试的卡片信息,还收到了不少质疑的声音。
有微信用户表示:“这个测试难道是指纹测试吗?那个指纹图案是什么意思?”
还有用户表示:“所谓的大数据是我的指纹吗?通过我的指纹就能知道最适合我的信用卡,这技术也太高端了吧?”
除了对“指纹图案”的疑惑,有部分用户质疑:“结合智能大数据是哪些数据呢?并没有填写个人资料的选项。”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