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是,新京报记者在淘宝官方的淘宝特价版的招商页面看到,“从‘消费升级’转型为‘消费分级’是2018年淘宝平台的重点发展趋势。”可见淘宝正在重新捡起曾经一直在试图与之划清界限的低价市场。
除了雷同的产品定位,淘宝特价版的功能同样直指拼多多。打开淘宝特价版页面,可以看到包含今日推荐、女装、母婴、日化、百货、鞋靴等多产品类目。首页下滑可以看到9.9元购、限时抢购、超值特价以及更多特惠商品四大板块。
记者体验发现,淘宝低价版中的“口红唇膏”品类中,热销的口红、腮红价格主要集中在10-20元之间,“男装夹克”品类中的男士夹克价格集中在30-50元之间。
在新用户注册方面,淘宝特价版也采用了邀请新手可获得奖励,还有多项互动等玩法,与拼多多的营销手段理念相似。
早在2015年就已上线的京东拼购业务,虽然同样是在腾讯阵营内,甚至享有微信钱包中的九宫格二级入口,比拼多多的上线时间还要更早,却“起了大早赶了个晚集”。此次京东拼购节的推出,被业内视为京东正式发力拼购业务的标志。
在本月初,阿里和京东为了打击拼多多,已在内部成立“打多办”的消息不胫而走。对此,阿里、京东事后均向新京报记者予以否认。
质量和推广模式遭质疑
超低的价格和“病毒式”的社交传播在给拼多多带来巨大流量和高速增长的同时,也让拼多多的商品品质和售后服务饱受质疑。
近日有媒体报道,有消费者在拼多多购买的苹果是烂的。售后竟然回复称,“烂水果切掉一点点就能吃了。”还有投诉称鞋子坏了,售后回复说能穿半个月已经很不错了。消费者不接受上述说法,售后给出的赔偿费只有2、3块钱。
“拼多多的增长有目共睹,但能否持续是个挑战。”资深电商行业观察人士李成东称,在销售额的快速增长下,平台对于商品品质和售后服务的同步跟进至关重要。
虽然拼多多的增长让人眼前一亮,但快速增长的背后,需要供应链体系的根基。唐欣称,拼多多精准地抓住了其他电商在消费升级过程中空出的低端市场,而结合了社交属性的商业模式,又大大降低了其推广成本。
“我们的团队有700人,有三分之一在打假,”拼多多创始人黄峥在2017年四月接受媒体采访时这样说道。不过,目前来看,拼多多尚未建立起完善的物流和供应链体系,竞争壁垒不高,这将使其面临大量同类产品的竞争。
拼多多的推广模式也引发质疑。3月9日晚间,新浪微博账户名为“甜螺小菇凉”的用户手机录制视频显示,在当天晚上的9点58分,拼多多微信服务号的多个菜单栏点击后出现“已停止访问该网页”,而原因则是“网页包含诱导分享行为内容,被多人投诉”。约一个半小时后,拼多多微信服务号恢复正常。
拼多多的推广模式被指一直在打诱导分享的擦边球。一名接近拼多多的知情人士向新京报记者表示,仅2017年拼多多就因涉嫌诱导分享而被微信封杀过1000多次。但每次被微信封杀后,都会立刻做自我调整、修复漏洞。
“巨头发力,我个人不看好拼多多。”唐欣称,拼购能否成功,核心在于做社交,不在于低价。虽然阿里和京东没有腾讯那样大流量的社交产品,但若真的想要做,并非没办法。
唐欣认为,尽管微信封杀淘宝支付宝,阿里一样有办法让微信里到处都是支付宝红包的推广。而京东在运营上投入更多资源,同样拥有腾讯社交资源的京东将使拼多多面临压力。
目前国内已有不少主流电商平台上线了拼团模式。除“淘宝特价版”和“京东拼购”外,洋码头“砍价团”、苏宁易购拼团均属拼团模式。此外,还有诸如拼好货、品质团、51拼团、91拼团、9.9拼团、好拼团等上千家中小拼团APP。
李成东则认为反制拼多多并非易事。因为与“出生茅庐野蛮生长”的拼多多不同,巨头对于商品品质的要求更高,因此即使是同样的商品,不同批次货源品质的不同也会使巨头的价格难以向拼多多那样低。
新京报记者 杨砺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拼多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