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上两张图数据,租赁直营酒店盈利能力更强,但并没有带来更高的RevPAR,考虑酒店的开发、运营费用都要格林豪泰自己来承担,会有更大的投资风险。近几年格林豪泰在移交酒店管理权,将直营酒店转为特许经营模式,同时也将风险降低,通过特许经营费、运营费和会员费盈利。由于特许经营酒店数目不断增加,经常性专特许经营费(即酒店流水抽成)占特许经营收入的百比重,分别为2015年 81.4% 、2016 年88.5% 及2017年89.5%。
根据格林豪泰招股书披露,其特许经营协议通常以15年至20的初始期限运作,从加盟商收取经常性特许经营费用, 但不承担任何由加盟公司招致的损失。初始特许经营费15万到25万之间, 取决于酒店的房间数量,酒店建设和翻新有关的所有费用由加盟公司承担。格林豪泰的经常性特许经营费用为酒店月收入的3% 至5%,按每家酒店2015到2017三年的总收入计算, 其收取比例为4.2%、4.3% 及 4.4%。
此外,格林豪泰也从加盟商收取系统费用、系统维护费用和会员注册费的一部分,部分酒店总经理由格林豪泰派遣, 加盟公司支付其工资。
若对比华住,可以发现二者经营模式的差异。华住目前在增加加盟店的比例,但格林豪泰98.9%都加盟酒店。从行业发展看,成熟的连锁酒店向B端输出品牌和管理,走轻资产模式路线,虽然牺牲了盈利天花板,但却是低风险稳赚的生意,从这个角度,格林豪泰的商业模式更熟。 若对比中美酒店行业,能发现美国自营酒店占比普遍较低,一般在2%左右。中国自营酒店数占比相对较高,据相关统计目前的比例在20%左右,但目前国内酒店行业也在向美国靠拢,连锁加盟的比例在上升。
低端酒店后劲乏力 虽然格林豪泰的财务数据很漂亮,但经济型酒店已经开始走下坡路,微利化现象普遍存在。虎嗅曾分析过经济型酒店的微利化现象,业内普遍认为经济酒店的红利期已过,大多开始转型中端酒店发展。要知道成本持续涨,但经济型酒店的价格是一定不能涨的,否则立马被同地区的竞品挤掉。
目前格林豪泰旗下算得上中端酒店的只有格林东方,占比仅为2%,依然对比华住,虽然是2016年数据,但中高端酒店比格林豪泰高出10%。此前华住CEO张敏表示要增加中高端酒店比重,推进经济型酒店和中端酒店并行的战略。
从时间上看,格林豪泰是在2010年左右才抓住快捷酒店红利期的尾巴加速扩张,按照酒店最低10年加盟期算,此次IPO的时间或踩在了其财务数据的最佳时间内。
去年格林豪泰被爆出试图试图回笼资金加速转型,将储值卡售卖分散给旗下加盟商酒店,并要求售卖排名达不到指标的加盟商酒店每月缴纳3000元额外的管理费,并让加盟商酒店担负销售成本,该做法引起了加盟商的不满,已经严重影响了品牌声誉。
而据招股书披露,徐曙光拥有83.9%投票权,从股权结构看,格林豪泰从未融资,名义上徐曙光持有格林豪泰全部股份,但根据其官网信息,格林豪泰为一家美资机构,由多家美国机构投资成立。同时根据招股书信息,已承诺将其20%的股份转让给浦发银行,以换取1.42亿美元的贷款。
所以格林豪泰IPO,一是给其美国投资人开一个退出路口,二是募资转型,虽然数据漂亮,但经济型酒店的红利也即将咀嚼殆尽,留给格林豪泰的时间不多了,地产坑位是有数量的,沉迷下沉城市扩张一时爽,但中端品牌再做不起来,等加盟商选择了更成熟的中端品牌,就会被堵死在低端圈子中。
来源:虎嗅APP 出处:新浪财经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格林豪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