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对于外界的揣摩,意礴科技微信公众号发布的文章中提到,百丽推定制商城的理由中不包含“C2M”(Customer-to- Manufactory,即顾客定制后品牌生产),而是希望在设计制作鞋子的时候,能取一个中间值来尽可能满足多数人的穿着舒适度。意礴科技发布的脚型数据显示,在售的品牌女鞋以34-39码为常规码段,而有11%的人群鞋码在常规码段以外,而定制可以满足更多人的需求。
在时尚领域专家、UTA时尚管理集团总裁杨大筠看来,百丽的定制服务是个为品牌“叫座”的噱头。杨大筠认为,定制鞋的难度在于制作私人的鞋楦,一双真正意义上的私人定制鞋,从测量尺码、制作鞋楦、成鞋,整个制作周期大约需要3-4个月的时间,很多主打定制业务的高端鞋履品牌产品售价都在万元以上。百丽希望让普通消费者享受定制服务,但也不排除部分消费体验时未必达到真正意义上定制效果的情况。“企业取适中的模具做鞋,并不是真的私人定制,对于定制舒适度有所要求的部分顾客满意度会较低。增加定制业务对提升百丽消费体验感有所帮助,但短时间内对百丽业绩增长起不到作用”,杨大筠直言。
另一位不愿具名的鞋服行业专家表示,每一位消费者的脚型都存在差异,不同款式、高度、材质的鞋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鞋子的舒适度。即便企业掌握了大量的脚型数据,但由于干扰因素太多,会造成鞋楦调整难度加大。
“追随者”放血自救?
部分业内人士认为,对百丽而言,借“定制”业务增加新客源、提升服务体验是可行的,但想以此翻身仍存难度。老字号手工布鞋品牌内联升副总经理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哪怕是一款普通的私人定制皮鞋,前期原材料、模具等制作、管理成本价至少在千元以上,再附加时间、人力成本,市场零售价往往不会低于1500元。
百丽部分定制鞋的售价或许仅为业内定制鞋成本的一半。对此,杨大筠表示,很多品牌曾经尝试在门店放置量脚器、拓展定制业务,但最终业务销售比重占比极小,百丽若想借定制服务改善经营现状、提升现有品牌价值,可能需较长的发展期和适应期。鞋类定制化业务展开,需要全链条的配合,业务拓展需要信息化系统作为支撑,前期必将有非常巨大的投入。
定制业务能否见效尚待考验,百丽最应直面的难点在于如何重塑品牌形象。杨大筠表示,百丽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已逐渐老化;百丽以531亿港元私有化,如此大体量的公司需要通过多品牌建设、整合重塑在时尚、趋势上的引导作用。
杨大筠进一步解释称,之前,百丽已经在追随消费来满足他们的需求,不过现阶段仅仅追随消费已经不再能够带来更好的转型升级支撑了,品牌可以通过引导消费趋势、消费方向来建设、巩固自身市场地位。“不过这对任何品牌企业而言都存在一定挑战,企业体量规模扩大的同时如若不能引领甚至颠覆既有消费观念,便很难满足当下消费者的需求”,杨大筠表示。
北京商报记者 吴文治 王维祎/文 李烝/制表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百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