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节之下,快递小哥不停息的身影,为许多人送去了意外的惊喜。在新消费大幕拉开的背景下,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繁荣迎来前所未有的高峰,消费占GDP比重不断增加,围绕着电商,上下游产业均迎来新的爆发式增长。
物流就是其中一环。
如果让顺丰总裁王卫回忆顺丰的发展壮大,“乘着时代的东风”或许是其不可缺少的注释。无论是搭着“南巡”的快车创立顺丰,还是在电商蓬勃发展的时候与其互相成就,在其独到而敏锐的目光中,总有大时代的身影显现。
如今,在快递业做成王者,已经不再是顺丰的梦想,因为“乘风者”王卫有着更高远的目标。
乘风而行,缘起“带货”小哥
1993年的广东深圳,一个年轻的小伙子骑着一辆摩托车穿行在小巷里。摩托车后座上,不是走在潮流尖端的“靓女”,而是大大小小的包裹。这个小伙子,就是王卫。
彼时的王卫,还只是受人之托,在广东和香港之间带点儿货。慢慢地,东西越来越多,当用拉杆箱也装不下的时候,他意识到这是一个商机。
那正是1992年邓小平南巡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之后,人们的观念和经济发展态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南方的春天现出端倪,下海经商如同一阵旋风,一个开放而令人激动的年代开始了。
1993年3月26日,王卫和5个朋友一起,在广东顺德正式注册成立了顺丰。这些年轻人肩背大旅行包,手里拖着行李箱,一趟趟来往于深港两地。“别人70块一件货,顺丰收40块”,王卫“割价抢滩”的策略吸引了大批客户,甚至带旺了冷清的砵兰街。作为起家业务的香港件,不但成就了王卫的第一桶金,目前仍是顺丰业务的主力军,占到公司业务总比重的40%。到1997年时,顺丰已经在局部垄断了深港货运,在顺德到香港的陆路通道上,70%的货由顺丰承运。
顺丰的影响力已经略见苗头。
然而,王卫意识到,要在门槛较低的国内快递市场占据主导,已有的市场份额远远不够,必须尽快布置网点。从1996年到2001年间,在顺丰的网点铺设中,个人承包、挂靠与直营等方式并存。但这一粗放式发展模式无形中也埋下了许多隐患。2002年后王卫决定回收分店产权,顺丰从上到下成为王卫“一个人的公司”。
2003年,对于顺丰来说是转折性的一年。这一年春天,SARS暴发,顺丰身处SARS的广深重灾区,却将这次公共卫生的危机变为最大的商机。2003年初,顺丰启动全货机航班承运业务,成为国内第一家使用全货运专机的速运企业。除了专机以外,顺丰还与多家航空公司签订协议,利用国内230多条航线的专用腹舱,负责快件在全国各个城市之间的运送。
也是在这一年,中国的快递行业和初露峥嵘的电商,改变了后面十几年中国人的消费习惯。
在如今的2018年,快递业的繁荣与否已经成为经济是否繁荣的数据之一。在无数包裹的递送之中,此前依靠“三驾马车”拉动的中国经济,慢慢调整为第三产业为主的绿色经济。快递上的中国,很大程度上成为经济发展的新方向。
但2003年的王卫显然不满足于当时已经掌握的资源。从2004年起,王卫先后9次将物业或商铺抵押给银行,借钱在国内狂开网点。
2009年底,民航总局发布了一条不起眼的公告,宣布顺丰航空正式获准运营。顺丰申请建立航空公司,并一次性购买了两架属于自己的飞机——这也是中国民营快递企业第一次拥有自己的飞机。
至此,王卫以一人之力,将走过原始积累、信息化的快递业,一举推向了第三个阶段:资本密集。
到2010年,顺丰的利润额达到130亿元,仅次于中国邮政,占据全国18%的市场比例。王卫坚持只做快递,而且只做小件,不做重货,中端客户被锁定为顺丰的唯一目标。
此后,顺丰快递的速度成为当时快递市场最快的,异地次日到达的口碑也第一次成为顺丰的代名词。顺丰成为国内民营快递业的翘楚。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顺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