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传统行业,提升其运营效率,已然成为中国创业者在巨头空隙中生存壮大的重要途径之一。最新的融资案例表明,创业者的兴趣延伸到了健身房:一个接触白领人群的绝佳途径。
连续创业者徐志岩掌舵的健身房项目Liking Fit拿到了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光控众盈资本”领投的资金。距离这家公司2017年4月份的上一次融资,时间过去不过8个月。快速融资的节奏显示了健身房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
两次融得共约3.5亿元人民币的资金,将帮助这家健身房在全国范围快速扩张。把健身房开在距离愿意付钱的人们更近的地方,是这家新兴运营机构挑战传统竞争对手的方法之一。“健身房是强调密度的生意,用户不用跑到很远的地方去健身”,徐志岩说,“这跟开便利店类似。”
小面积、高密度、快扩张
这家健身房运营机构偏爱一线城市的主要商圈写字楼、二线城市的购物中心和大型住宅区,以及三线城市的城中心——总之尽量离目标用户更近就对了。此外,Liking Fit还愿意进驻所在城市的标志性写字楼——这是一种“蹭名气”的变相广告。
黄金位置的物业租金较偏僻地方更高,Liking Fit的应对策略是:用面积更小但更智能化的健身房配置吸引用户——例如用手环来解锁门禁,用三维捕捉技术代替巡场教练,甚至将跑步机上的用户接入到一场虚拟的马拉松比赛里:年轻人们愿意为更好的体验付费。
此外,根据使用健身房时段的不同,这家全天候开放的健身房向用户提供多种付费策略,以化解高峰时段使用人群可能拥挤的问题,“低峰时段价格更便宜”。徐志岩说,如果健身房就开在写字楼里,加班的年轻人们不用再关心健身房的打烊时间。
当吸引用户的策略在少数门店验证有效后,徐志岩试图在加盟商的帮助下,在全国范围内快速铺开。快速推广的前提是标准化:运营流程的标准化能减少基层管理者流动带来的服务品质波动,“任何一个店长都是工具化的人才”;而供应链的标准化——定制健身器械和门店装修能控制硬件成本,并提升开店的效率。
开店成本降低、管理效率高,在扩张期加盟费用较低,这些是吸引加盟商的因素。截止2017年底,Liking Fit共运营有大约150间健身房,超过八成是加盟店;徐志岩希望在2018年底,将门店数量提升到300家。在加盟商的帮助下,他说,作为运营机构的Liking Fit已经实现盈利。
与更大体量的传统健身房竞争,“小面积、高密度”或许是更适合后起者的竞争策略。这些“一个单店几千平米”的传统健身房运营较重,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因此,销售有效期1-2年,甚至长达3年的会籍卡,成为传统健身房回笼资金、用于开设新店的重要手段。
相较之下,单店面积较小的Liking Fit以更低的加盟门槛撬动加盟商,降低开店的流动资金压力。用户只需支付更短期的会籍费——多为3-6个月,最长不超过一年——即可使用健身房,这从另一侧面降低用户转化的难度。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健身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