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房企规模之争中,一些“小而美”的企业正在寻找适合于自己的出路,但过程并非顺利。以商业街区运营商定位的阳光100中国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阳光100”)近日再度更换首席财务官,与此同时,新近发布的业绩较上年并无明显进步,舍弃高周转与规模追求的阳光100也在经历转型期的阵痛。下一步,阳光100能否等到“特色产品”发挥盈利作用?在转型中又如何调整业态结构?市场也在等待答案。
更换CFO与业绩无起色
阳光100又换首席财务官了,1月8日当阳光100公告该消息时,市场对于该公司更换首席财务官的频次纷纷表示惊讶。阳光100公告宣布,继徐联义辞任首席财务官后,陈胜杰已于近期获委任提任该公司首席财务官,据查,徐联义担任该职务还不到一年。而在他之前的周志明是从2016年3月开始接棒的,在该岗位上也没能坚持一年。
阳光100并未解释频繁更换首席财务官的原因,而外界的猜想是,在阳光100转型寻求突破的关键时期,找到了解公司战略且合适的首席财务官人选确实很难。
管理层波动的同时,阳光100最近披露的2017年业绩也没能为公司增添风光。1月5日,阳光100公告披露了截至2017年12月31日12个月未经审核的营运数据,去年全年该公司的未经审核合同销售额(含轻资产运营项目)约106.08亿元,对应合同销售面积约为86.74万平方米,同比分别增长1.83%及减少24.04%。在更早之前的2015年,该公司的未经审核合同销售额为74.92亿元。可见,在2016年实现了同比三成以上的增长后,2017年该公司的销售额增幅不足2%,与上年基本持平。
克而瑞发布的《2017年度中国房地产企业销售TOP200》中,阳光100排名146位,比2016年的141名再度下滑。
要规模还是要特色
实际上,过去的2016年、2017年,房地产企业对于规模的热情前所未有,“只要有规模才能立足”的观念适用于多个房地产企业。不过,阳光100似乎对此并不认同。近期,阳光100集团副董事长范小冲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标准化规模扩张快周转这条路确实在房地产上半场进程中让部分企业踩对了点,迅速完成了规模扩张。但房地产下半场的规则就要改变,过去是一个物质生产的年代,房地产是个供不应求的市场,是一个稀缺的市场,也是一个高速增值的市场,在那个市场大规模快周转的就是赢家。但现在规模开始过剩,产能过剩,也并不是越有规模就越有话语权,并不是简单拿钱投资就能解决的事情。未来的软实力会超越硬实力,所以下半场会是一个软实力的竞争。”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阳光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