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管”了核心业务只剩下债务的小蓝,未来又将依靠什么来偿还天量欠款,这是滴滴“接盘”后,需要进一步公告的“现实”。
据新京报报道,滴滴和小蓝单车联合发表公告,宣布小蓝将单车业务托管给滴滴出行,而非收购。用户关心的押金问题也有了结论,小蓝单车的品牌、押金和欠款等各项事务仍归属于小蓝公司。
如何理解这份公告?首先,此举给予小蓝单车实现业务发展的可持续性,正如公告所言,“让这一抹蓝陪伴用户身边”,小蓝单车的品牌依然有望继续。
而对于滴滴来说,这也不是一个坏生意,滴滴进军共享单车的野心由来已久。早期就成功押宝了还没有正式走出校园的ofo。随着和ofo蜜月期的结束,在网约车市场刀口舔血而来的滴滴,在大出行的风口上,需要有新的强心剂。
众所周知,目前共享单车行业存在明确的总量控制门槛,已有十多个城市无法新增共享单车,而拥有一线城市运营牌照、且已有大量投放的小蓝优势明显。而且,在此前一直颇有口碑的小蓝依然有一定的App装机量,“重启”这批用户可以以最快速度抵达头部市场。
但从另一面看,却未如表面乐观。小蓝单车被进行了切割,核心业务托管给了“金主”滴滴,而拖欠的押金欠款,则被轻易“剥离”出来。
按照之前传言,滴滴公司将接管小蓝单车债务,并用滴滴代金券冲抵用户押金。据报道,很多小蓝单车用户对此极为不满,认为滴滴收购小蓝就应该替其偿还用户押金。而在最新公告“辟谣”后,押金问题的解决办法似乎比用户们的想象还要“糟糕”:小蓝的押金和欠款与滴滴没有关系。
不过,双方还是给出了一个备选方案,即小蓝用户的押金、特权卡和充值余额可转换为滴滴单车券和出行券,由用户自己选择。
只是,这一看似“有得选”的方案,对于被拖欠押金的用户,与“没得选”或许并无太大区别:选择以滴滴出行券的形式,尚且能挽回一部分损失,如果继续等待,面临的将是巨大未知。
共享单车行业被公认为“重资产”,无论是造车还是维护、扩城还是运营,均需大量资金支持。小蓝单车一直以口碑质量取胜,但在资金链断裂后,公司停止运营、拖欠供应商贷款等消息使其迅速降至冰点,创始人李刚则被爆已是身在国外。尽管临走前表示会“尽责到底”,但目前来看,即使作为大靠山的滴滴入局,小蓝的“死局”似乎仍没有解开迹象。
当然,无论是从法律还是现实层面看,采取业务托管可以延续小蓝用户的正常使用,而滴滴作为托管方确实也没有承接债务责任。但是,在核心业务被托管之际,小蓝单车应该要拿出有说服力的理由,解释清楚债务未来的责任方归属,及解决方式。
滴滴的入局显示小蓝单车依然没有放弃解决问题的努力。但“托管”了核心业务只剩下债务的小蓝,未来又将依靠什么来偿还天量欠款,这是滴滴有限“接盘”之后,需要进一步公告的“现实”。
□新京报 沸雪(财经评论人)
搜索更多: 小蓝单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