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性计提
此外,记者发现,自2015年以来,中华企业就对存货跌价准备多次计提与转回,这也令当期净利润起起伏伏。比如在2015年,公司当年营收46亿元、同比增长5%,而净利润亏损24.87亿元,对于亏损原因,公司解释为当年对“杭州御品湾”、“江阴尚海荟”、“松江誉品谷水湾”、“古北香堤艺墅”、“铂珏公馆”、“江阴中企上城”等项目一共计提了存货跌价准备21.67亿元。
2016年上半年,公司净利润继续亏损6156万元,但在当年三季报时,公司又扭亏为盈,净利润2.99亿元。对此,公司解释称,对“松江誉品谷水湾”和“古北香堤艺墅”项目分别转回存货跌价准备1.09亿元和0.9亿元,合计占当期净利润的66%。
类似情况也出现在2017年,今年上半年、三季度净利润分别为3.81亿元、2.93亿元,同比增长701%后,又在最新季度同比下滑1%。
对于房地产行业的存货跌价计提这一问题,有房地产分析师指出,“对存货跌价准备的处理,主要是基于对市场未来的预期。”
纵观整个上市房企,2016年对存货跌价计提这一财务方式的使用都更加谨慎。
数据显示,2016年共有134家主营房地产开发(不包括园区开发)的上市房企,合计计提存货跌价损失33.8亿元,同比减少高达69%。
而2016年是房地产行业量价齐升的一年,行业总体的存货质量在改善。上市房企2016年整体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较2015年有不小的降幅。数据显示,2016年上市房企共计提存货跌价准备155.5亿元,同比减少约18%。其中有89家做了该项目计提,其余没有计提,而中华企业计提金额排在所有上市房企的第一名,第二、第三位分别为房企龙头绿地控股、万科A,前三名分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为23亿元、14.7亿元和13.8亿元。
业内人士称:“存货跌价准备主要还是要看对当地房价的预期。我们看到的房地产市场火热,主要还是在一线城市以及部分二三线城市,有些三四线城市的房价很难起来。万科、绿地等城市做得分散,计提的概率就会大些。”
但对于中华企业来说,其业务主要集中在上海、杭州等地,为何计提金额还排最高?有投资者称:“对一直在深耕的市场房价预期波动幅度还这么大,实在令人存疑。”
某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地产业内人士对《投资者报》记者解释称:“存货跌价准备可以平滑利润以保持业绩稳定,当市场高涨,业绩显著上升时,适当提升存货跌价准备,以备日后市场回落时适当调回存货跌价准备,从而平滑利润的大幅波动。”但中华企业的存货跌价计提与转回好像与大企业相比更显任性,这样频繁地计提和转回是否合规?公司并未做出更多解释。
此外,据公司财报,中华企业的一些财务数据也出现了前后矛盾的情况。今年上半年,公司税前营收45亿元,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48.44亿元,含税营业收入要比现金流量少2.74亿元,意味着资产负债表中相应金额的应收款项减少,或相应金额的预收款项增加。而公司上半年的应收账款余额为0.79亿元,相比2016年年末的0.52亿元,应收账款不但未减少,反而增加了0.27亿元。而上半年的预收款项金额为72.26亿元,相比2016年年末的66.99亿元,新增5.27亿元,这个数据也远远大于2.74亿元。对于这项矛盾,公司并未给出更多解释,这也令投资者对其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增添了一份担忧。
《投资者报》记者 周月明 共2页 上一页 [1] [2] 大房企结队参与深圳租赁市场 楼盘承压调价冲业绩 香港楼市继续升温 内地房企世茂参与拿地王 房企海外融资步伐加快 10月离岸债券发行5.02亿美元 房企整体销售升温 万科恒大碧桂园销售额超四千亿 银行重启房地产压力测试 或对高负债房企收紧贷款 搜索更多: 房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