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随着智能手机时代的来临,面临急剧缩减的用户市场,中国移动曾多次尝试“拯救”飞信。2011年,中国移动在飞信的基础上推出了一款名为“飞聊”的即时通信产品,主打跨平台的免费短信、语音、图片等多媒体信息发送,并且可与飞信好友互发消息。
2012年,飞信开放其他运营商号码使用软件,实现了真正的全平台开放。整整五年,飞信才完成了对整体移动通信用户的覆盖。不过此时的即时通信市场,早就被手机QQ、微信等一众应用瓜分干净。
2013年年初,中国移动对飞信进行过一次业务重构,上线了公众平台等功能,做得更像微信了。当时有报道称,这次重构“初见成效”,当年年底移动相关负责人透露,飞信活跃用户达9000万,引入公众账号55万个。然而,从飞信随后的发展来看,这次重构并未有太大的起色。
去年6月,中国移动发布了一则《关于短信转飞信业务下线的公告》,让不少人误以为飞信要停止服务了,但官方随后进行了辟谣。公司将通信业务与飞信业务进行融合升级改造,形成“和飞信”产品品牌。当月,和飞信重新上线,用的域名仍是“feixin”,而官网的介绍则是“企业OA协同办公考勤工具”,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企业微信或是阿里的钉钉。大概是项目还在起步阶段,中国移动并未投入资源宣传推广。
只为继续维持?
尽管多次“拯救”行动效果不佳,为何中国移动仍如此执着于复兴飞信?此次招标是否意味着飞信要重回个人市场?
就此问题,由于中国移动相关人士并未做出合理解释,外界也无从判断此举背后有何意图。神州泰岳相关人士则在谈及这一问题时表示:“中国移动加大飞信投入,是否意味着飞信重回个人市场?相信中国移动会按照自己的战略布局进行推进,站在公司立场不便于过多回答。”
电信专家项立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移动斥资几千万只是为了维持飞信,倘若真想要将飞信做好,这不是几千万就能解决的事情。现在还不是中国移动放弃的时候,所以就选择继续维持。”
有业内人士表示,如果说在个人通讯市场上,飞信是起了个大早,却没赶上晚集,那么转型企业通讯工具,就纯粹是跟在别人后头跑了,毕竟这一领域已有诸多玩家入场。况且连阿里和腾讯这样的巨头至今也难言成功,晚了不止半拍的“和飞信”,很难让人对其前景保持乐观。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易观千帆的数据显示,如今国内飞信的活跃用户不足百万,而QQ则是坐拥6.62亿月活用户,微信注册用户的最新数字已经突破9.63亿。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飞信如何与之抗衡?对此,投资者不妨拭目以待。
《投资者报》记者 向劲静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中国移动8400万抢救僵尸飞信 已被后辈拍倒在沙滩上 中国移动支付亚太区领先 总额达5.5万亿美元 中国移动支付交易居全球之首 规模超81万亿 中国移动支付出海速度加快 BATJ纷纷布局海外支付 美媒:中国移动支付领跑全球 规模之大令美国汗颜 搜索更多: 中国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