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现场演出不仅是当下年轻人的娱乐阵地,也成为资本密集布局的领域。11月8日,国内音乐现场品牌MAO Livehouse宣布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品牌在全国各地的连锁化扩张,以及精细化运营等方面。但资本的倾斜并不意味着Livehouse行业走热,想要突破单一运营模式导致的盈利瓶颈,MAO Livehouse仍有一段路要走。
MAO Livehouse 是以独立音乐为主的现场音乐院线。2007年,MAO Livehouse首家店落地北京鼓楼东大街,在随后的十年间,MAO Livehouse陆续在上海、昆明、重庆开店。但就在2016年4月,位于鼓楼东大街的MAO Livehouse却因租金问题搬离,直到此次MAO Livehouse完成融资时,才宣布新的MAO Livehouse五棵松店也同步开业,并计划于2018年底,实现在全国打造20家店的目标,届时每家MAO Livehouse门店都将在硬件上支持直播,开放科技展示区和摇滚博物馆,记录国内摇滚乐的发展历史。
区别于大型体院场馆的演唱会,Livehouse的每场演出仅能容纳几百人,最多不过千人,而近距离的演出方式可以实现与歌手的亲密互动,音乐氛围浓郁,因而受到不少乐迷的喜爱。但是Livehouse演出的专业门槛很高,音乐人不仅要提供高水平的原创音乐,Livehouse场地的音响配置等硬件设施,同样须达到相当水准。近年来,随着各类音乐选秀活动的兴起,Livehouse也开始向市场输送优质音乐人,马頔、宋冬野、赵雷等便是从Livehouse走向了更大的舞台。
有业内人士指出,与普遍意义上的Livehouse不同,MAO Livehouse 是以现场音乐院线的方式进行运营,但这并不意味店面可以无差别的复制扩张,缺少自身特色的店面运营方式很难完全融入不同地域的消费市场。与此同时,模式化运营的MAO Livehouse也需有效提升场地利用率,目前有相当数量的Livehouse,一年中有70%的时间是空置的,即使按一个月有8天周末来算,若其中6天安排活动,已经算运营状况相当良好的Livehouse了。而Livehouse为了吸引客源,通常在人流密集区开店,需担负的租金可想而知,但这些运营成本已经极大地限制了Livehouse品牌的进一步发展。
此外,Livehouse还面临着演出资源匮乏的问题。早年活跃于Livehouse的乐队,早已摆脱生活的窘境身价倍增,如果请这些乐队来演出,收入还不够支付他们的演出费用,而一些新人的演出又不足以吸引更多受众。有Livehouse运营商表示,北京的Livehouse很多都是在靠资本运作,并不是以演出为主,而以后,靠演出挣钱会越来越困难。
“若想在商业性与艺术性之间取得平衡,Livehouse应该尝试与音乐产业链结合,成为音乐基础产业的一端。”道略演艺产业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毛修炳指出,资本的进驻、行业的融合是不可避免的大趋势,音乐行业的回暖也催生了多样的音乐消费方式,目前国内的Livehouse已经有了早期的市场培育,积累了一定量的消费群体,接下来便是将Livehouse这样的现场演出方式更好地融入到音乐产业链中,打通线上线下,这样才能为依赖Livehouse演出的独立音乐人提供更加优质的展示舞台。北京商报讯(记者 卢扬 王嘉敏)
搜索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