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带来了无人货架的投资热潮。
继无人便利店之后,无人货架接过了本年度风口TOP榜的大旗,吸引着众多创业者和投资人的眼球。截止10月末,无人货架获得融资的企业达到29家,总融资金额超过15亿元。
对比9月份易飞统计的数据不难发现,仅仅一个月时间,无人货架就暴增了13家。而融资的总额度也上升至15亿元。
与此同时,巨头们也在陆续入场。
近日京东到家就宣布无人货架试运营结束,以“智能货柜”入场办公室。
京东到家的智能货柜,能玩出什么样的花样?
无人货架红火的背后,三大痛点仍未解决
无人货架行业目前融资虽多,但创业者都陷入了拿钱先圈地的怪圈。而曲易飞之前撰文所分析的无人货架痛点依旧存在。
痛点1:损耗率过高
损耗过高是无人货架自诞生之初就一直被诟病的问题。时至今日,问题依旧存在。
开放式货架们虽然也采取了一些手段,比如“用心点吧”曾考虑采用无人货柜+RFID的方式来解决无人货架货品丢失率高的问题,但这样一来,RFID每个4毛钱的的成本,又大大压缩了本就微薄的毛利率。“一瓶雪碧进货价2.2元,加上4毛钱的RFID后变成2.6元。出售价格2.8。毛利只有两毛钱,算到最后,发现众多企业成为给RFID生产厂打工的。”
痛点2:供应链和运营之痛
无人货架本质上是一门“数钢镚”的生意,当众多的无人货架形成规模化后,才能够有效的降低运营的边际成本,目前多数无人货架只有几百个入场位置,且相对分散不够集中,这造成了运营上的极大浪费。
痛点3:单一项目难成闭环
无人货架之所以被称为新赛道,资本看上的当然不是那点“数钢镚”的钱。基于0距离的高复购消费场景,企业可对用户的消费行为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进而判断出用户的消费习惯,最终通过其他多元化渠道满足用户潜在需求、形成闭环。这才是无人货架的最大贡献。但就目前情况来看,别说闭环,就连支付行为的分析多数入场的企业都满足不了。而支付环节,多数企业还是靠一张二维码去实现。
从数据来看,目前29家主流企业中,多数都是千万级的融资,这笔钱用户拓展市场还算充裕,再想来满足技术研发,就显得捉襟见肘。
如此循环下去,曲易飞认为,被资本催着跑马圈地的无人货架企业将迟早被拖垮,无人货架的第一轮洗牌即将到来。
低调试水,京东到家的入场逻辑
“这是一个拥有人脸识别、重力感应、智能库存管理和智能广告牌等多种“黑科技”的智能货柜。用户在扫码后,只需开门-选品取货-关门,三个步骤即可完成交易,同时,该产品可明显减少货损,监控库存状况,实现精准补货,保证商品质量。”京东到家内部人员透露。
众所周知,京东到家是以生鲜商超O2O起家,那么,”京东到家”为何钟情于无人货架的投资呢?曲易飞认为,原因有三:
1.抢占高地,更好的补充自身业态
身为生鲜商超O2O企业,京东到家多年以来,深耕于最后一公里服务,其满足的,是懒人的需求。但是懒,是没有极致的。所以,当消费场景转变为办公室时,懒人的终极诉求是:能够立刻得到。智能货柜入场后,便可以很好的满足这些用户的诉求,并且与京东到家一小时的物流体系形成一个很好的衔接。
2.红海不红,京东到家的降维打击
小玩家忙跑马圈地,大玩家做技术累积。这句话一点不为过。
截至目前,29家货价企业总共入驻4万余间办公室,而国内符合入场公司近700万间。众多创业者都被带入了跑马圈地的鸿沟,但时至今日,所有“无人货架”总的渗透率仍不足1%。
所以,这个跑马圈地的“红海”其实仍旧具备非常广阔的空间。
而经过技术储备后的“智能货柜”,在技术上将对其他石器时代的无人货架形成降维 打击,从体验到价格的全面优势将最后迫使其他小玩家退场,进而实现降维打击。
3.从货架到货柜,解锁更多场景
当然,在无人货架的路上,京东到家也并非一帆风顺。
早在今年年初,就传出京东到家在货架领域低调试水。但不知何故此后杳无音信。易飞推测,想必当初京东到家的开放货架也是遇到了“素质问题”,所以选择了技术研发,把货架封闭起来,以技术驱动,解决无人货架的运营漏洞。
在易飞看来,虽然“货架”与“货柜”虽只有一字之差,却又将无人的场景推进到了更加广域的公共空间。
封闭式的货柜解决了瘾君子的“顺手”之心,人脸识别则为大数据打下了夯实的基础。“智能货柜”的场景也由原来的CBD延伸至楼梯、小区广场、商场、娱乐场所、甚至医院等一切有流动人群的广域空间,另外,由于其低廉的成本,甚至可以挤占无人便利店的生存空间。这样一来,升级的“智能货柜”不仅要碾压上一代产品,更是将故事讲述到了一个万亿级的泛消费市场。
共2页 [1] [2] 下一页
创业窗口收紧 京东到家布局智能货柜
京东到家布局无人货架 达达物流成强力支撑
沃尔玛入驻京东到家一周年 线上销售额增长30倍
卜蜂莲花加速入驻京东到家 填补线上空缺
卜蜂莲花华东20多家门店入驻京东到家
搜索更多: 京东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