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化险阻重重
对于Airbnb来说,本土化一直是其“心头病”。一方面面对小猪短租、途家网等本土民宿的前后夹击,另一方面对于中国消费者存在认知差异等等。
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报告显示,预计2017年国内、入境和出境旅游三大市场旅游人数超过50亿人次、旅游消费超过6万亿元。
这意味着,短租市场也将迎来市场的利好冲击。但同样,看中这块市场“蛋糕”的中外企业也涌入了这块市场。其中,有将名字改为“爱彼迎”的Airbnb中国,本土玩家蚂蚁短租、小猪短租,及一直在市场中奔跑的途家。
“很多外国公司在中国遭遇失败,这似乎是一个诅咒”。电商分析师李成东说。
虽然看似“气势汹汹”,但就其在中国的“硬资产”来说,爱彼迎和其主要对手比起来并无优势。来自中国本土对手的竞争是爱彼迎当前面临的最大困难,虽然爱彼迎在全球范围有300万房源,但其位于中国内地的房源数量在2016年只有8万。不到8万套的房源与当时已坐拥42万套(现已达80万套)的途家比起来只是个零头;即便是和另一家C2C短租平台小猪短租的12万套相比,也是相形见绌。
与之相比,老对手途家和小猪虽不以出境游旅行见长,但在中国周边地区旅行方面却积攒了不少行业经验。再加上不少中国游客对Airbnb经营模式的不熟悉和不信任,爱彼迎在其最该夺下的市场份额中并未获得预想中的优势。
自从在线短租的模式开始流行,“毁房”一词就总会时不时地冒出来,惊吓一下各位房东。而在中国,去年底的“上戏学生毁房事件”和今年3月在杭州发生的 “12房客毁房事件”让爱彼迎连续遭遇声誉危机。“无强制标准、无身份认证、无押金保障”等“三无指控”让爱彼迎一时成为舆论的众矢之的,也让后者第一次清晰的意识到“水土不服”的压力。
在中国,擅长营销的Airbnb甚至在营销策略上也遇到尴尬,其策划中国版的“奇屋一夜”和“旅行储蓄”收到了不错的反响,但是中文名字“爱彼迎”遭遇的吐槽浪潮直接盖过了前者,在中国的公关表现收到的多是负面评价,“神秘”、“不接地气”,这都表明爱彼迎在中国明显有些“水土不服”。
Airbnb爱彼迎接下来在中国的发展,《商学院》会持续予以关注。
文/新浪 《商学院》董枳君 共2页 上一页 [1] [2] Airbnb中国区负责人离职 被曝与女下属有越界关系 共享住宿刚起步就遭质疑 Airbnb被认为是变相日租房 Airbnb在华水土不服:管理团队成员被指公德私德有失 葛宏离职 Airbnb想在国内扎根到底有多难? Airbnb遭遇本土化魔咒:频繁换帅 政策监管利剑高悬 搜索更多: Airbn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