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入伙背后:
被指缺钱
杨先生进一步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爱屋吉屋之所以拉员工入伙,当时的对外说法是为了让员工赚到更多的钱,但是在员工们看来,这背后却是公司缺钱的现实。“融资融不上来、分批次发放工资、不断关闭门店、总部搬家三次,这些都是公司缺钱的表现。”在杨先生看来,这个曾经叱咤房地产中介行业的企业早已失去了光环。
资料显示,2014年爱屋吉屋成立,2015年3月,爱屋吉屋宣布获得数千万美元C轮融资;5月又传出公司完成D轮融资,融资额达1.2亿美元;同年11月,爱屋吉屋宣布完成E轮融资,金额1.5亿美元。该公司也被业内称为融资最快的房产中介。
但是,融资速度跟融资额都令业内惊叹的爱屋吉屋,也是“最会烧钱”的房产中介。
爱屋吉屋成立之初,以“低佣金无门店运营”进入房产中介领域,1%的中介收佣比例导致爱屋吉屋一直在以烧钱补贴的方式抢占市场份额,加上巨额的推广费用和高于行业水平的员工工资,爱屋吉屋一直处在亏损状态。
爱屋吉屋创始人邓薇曾表示,“2016年最大的目标是要从最会花钱的公司变成最会赚钱的公司”。为了扭转亏损局面,爱屋吉屋开始做出改变,包括“一升一降”,即房屋交易佣金从1%提升至1.5%,降低经纪人薪资标准。此外,爱屋吉屋从线上扩展至线下,开始开设线下门店。
做出这些改变后的爱屋吉屋,在模式上并未创新,烧钱后仍未获得足够的市场份额,似乎也不再被资本青睐,自2015年11月E轮融资后,爱屋吉屋再无公开过融资信息。持续烧钱、难以盈利的爱屋吉屋面临不可避免的资金困局。
市场占有率:
从前五名跌出前十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爱屋吉屋面临的这些问题,主要原因在于“烧钱”后并未抢占足够的市场份额。
北京商报记者从北京市住建委公布的数据了解到,今年8月,北京存量房成交量按机构排名前十中已经没有爱屋吉屋的身影。目前的北京二手房交易市场上,链家、我爱我家、麦田三家依旧稳居成交套数前三,曾经在一段时间杀入前五名的爱屋吉屋已经跌出前十名。据杨先生介绍,爱屋吉屋在北京二手房市场占有率最好的时候达到6%左右,目前这一比例仅为1%-2%左右。
资料显示,2015年可以说是爱屋吉屋发展最为迅速的一年,在上海市场获得成功后,开始进军北京房地产中介市场,正是在这一年,爱屋吉屋在房地产中介的排名开始挤进前五,上海的市场份额将近5%,而北京地区的市场份额约3%。2016年开始,爱屋吉屋在北京和上海的市场占有率均开始不断下滑。
除市场占有率不足外,爱屋吉屋近两年一直投诉纠纷不断。2016年底,住建部公布的30家违规中介中,爱屋吉屋惨遭点名。著名的“飞单”事件,让爱屋吉屋一时名声受损。通过“天眼查”发现,爱屋吉屋工商注册公司“满懿(上海)房地产咨询有限公司”收到大量的法律诉讼、失信信息、行政处罚、被执行信息。
市场占有率下滑、频遭投诉,加上今年楼市遭遇调控致二手房市场降温,导致爱屋吉屋门店经营更加困难,关店数量增加。
据杨先生介绍,爱屋吉屋在北京开设线下门店的数量最多时有七八十家,后来陆陆续续关闭了一些门店,今年关店数量最多,目前仅剩下门店20家左右。
另有不愿具名的中介行业人士评价称,打着“低佣金、无门店模式”进入房产中介领域,爱屋吉屋成立后寄希望于打价格战抢占市场份额,但是由于房地产交易市场的复杂性,爱屋吉屋抢占市场份额的既定目标并未实现。随着爱屋吉屋提升佣金比例、开设线下门店,爱屋吉屋创立之初的两个标签都已不在。所谓的互联网中介,并没有真正利用互联网技术改变房产中介行业交易流程,对于行业而言没有任何创新性可言。至此,互联网中介的外衣被脱下,爱屋吉屋跟传统中介的运营模式再无本质差别。这也是该公司烧钱过后陷入市场占有率下滑、盈利能力不足的真正原因。
北京商报楼市调查小组 共2页 上一页 [1] [2] 爱屋吉屋、房天下等拓展房源失利 跌至成交榜前十末尾 爱屋吉屋买房没成不退中介费 中介缺乏第三方监管资金 爱屋吉屋上住建部黑名单 紧箍咒之下房产电商或迎洗牌 凛冬已至,爱屋吉屋能过好这个冬天吗? 爱屋吉屋职能部门裁员20% 如何活下去成考题 搜索更多: 爱屋吉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