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意图片/新京报记者 王远征
海王生物一年收19家企业 高速并购存隐忧
被并购企业多次查出问题,专家称“两票制”落地、第三方物流冲击对海王生物影响较大
受“两票制”的影响,医药商业领域风云变幻,一些中小型医药商业企业将退出市场,而大型企业则并购动作频繁。因供货商杭州海王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杭州海王”)被曝出产品抽检质量问题,深圳市海王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海王生物)正在进行的大举并购被指存在隐忧。
数据显示,到2016年底,海王生物并购的医药企业已达73家,仅2016年一年就并购19家。今年上半年,并购继续保持着高速拓展,总量将超过80家。
海王生物供货商产品抽检不合格
海王生物的主营业务为生物制品、生化制品、海洋药物、海洋生物制品、中成药的生产销售。截至2016年12月31日,公司采购外部产品占主营业务收入的92.54%,公司自身生产的产品仅占7.28%。大量的采购产品既有来自外部医药制造企业,也有与其同属海王集团控股的企业的关联交易。
作为海王生物的供货商之一,杭州海王在今年7月4日的国家食药监总局抽检中被通报,显示杭州海王委托江苏海王健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海王牌钙加维D咀嚼片,大肠菌群检出值比标准规定(不超过0.92MPN/g)高出1.5倍。
新京报记者查询发现,江苏海王健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隶属于杭州海王,而杭州海王曾经是海王生物控股子公司,因经营亏损,2015年已被海王生物剥离转让给其控股股东海王集团。海王生物工作人员此前曾对媒体表示,目前海王生物的保健食品、食品业务由旗下的深圳海王健康科技公司负责。
不过,海王生物2016年年报显示,海王生物与杭州海王仍存在关联交易,交易额为1173.26万元,占同类交易金额的比例为0.09%。
对此,8月11日,新京报记者致电海王生物,对方要求以邮件的方式提交采访提纲,但截至发稿时未进行回复。
两票制加大海王生物并购步伐
“两票制”的落地促使区域龙头企业具有更强并购整合动力,在市场更替中抢占更大份额。
海王生物刚刚发布的2017年上半年度业绩预告显示,2017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约20000万元-2500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约99.73%-149.66%。原因之一为公司近年新收购的业务包含新设立公司带来的利润增长。
今年7月21日公布的投资者关系记录表中显示,到2016年底,海王生物并购企业达到73家。2017年上半年,收购兼并业务继续保持着高速拓展,合并范围企业总数将达80多家。海王生物预计,医药商业体系今年除在原有的山东、河南、湖北、安徽、东北等业务市场继续深耕外,在湖南、广东、广西、四川、华东地区业务拓展也会取得较大进展。 共2页 [1] [2] 下一页 供货商产品抽检不过关 海王生物大举并购存隐忧 海王生物供货商产品抽检不过关 大举并购存隐忧 安徽海王生物子公司违规GSP证书被撤销 损失将过亿 海王生物持续剥离七家亏损子公司 重构医药商业体系 推高负债率 海王生物控制权或存风险 搜索更多: 海王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