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入日韩企业在华的“中国式困局”
无论是在传统家用电器领域,还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国市场都是松下电器不可忽视的——“新能源汽车全球标杆”特斯拉固然重要,但在产和销售上都风起云涌的中国市场,也是松下电器未来转型的重点市场之一。
松下电器是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企业之一,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伊始,松下电器就来中国开疆拓土了。但现在松下电器与东芝、夏普等其他日本企业一样,正在越来越深地陷入到日资企业在华的“中国式困局”中。
尽管越来越萎靡,松下电器对中国市场仍然充满期待,尤其是家电市场。在松下电器的规划中,希望“2018年实现销售额133亿元人民币,外资白色家电品牌在中国认可度第一名”。
理想很饱满,现实很骨感。中怡康最新数据显示,其在华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截至今年4月,在冰箱市场,松下零售量占比为1.53%、零售额占比3.36%,市场排名第12位,已经跌出前十,不及第一名海尔冰箱(零售量占比27.78%、零售额占比31.72%)的零头。在空调市场,松下空调零售量占比仅有0.69%、零售额占比0.8%,量额排名第14位,同样被挤出前十,不及第一名格力(零售量占比39.39%、零售额占比43.54%)的零头。在洗衣机市场,松下电器的颜面勉强被保留,零售量占比为6.11%、零售额占比为7.5%,排名第六,但这个数与行业一线领军企业的量额差距仍然相去甚远,如排名第一的海尔洗衣机零售量占比为27.63%、零售额占比为30.11%。即使纵向自比,松下电器各种产品占比已经很不乐观了,仍处在“跌跌不休”的困境中。在其他小家电产品市场,如电饭煲、微波炉,空气净化器、吸尘器,以及各种美容小家电,松下电器一直无法跻身主流市场,没有形成规模化销售。
从开路先锋到市场落后生,松下电器陷身困局的原因既有战略和体制上的,又有战术和机制上的。体制僵化,不用中国本土化人才,是松下电器在华的一个致命缺陷——事实证明,中国职场已经涌现出一批熟知中国本土特点的优秀职业经理人,但在日资企业里,很难有中国本土职业经理人,即使有,也对其信任度不高,给予他们的发展空间不大。在战略上,松下电器对于等离子电视的坚守,让其在电视机领域铩羽退出。
这种战略性退缩带来了一系列恶性后果,让松下电器陷入一种恶性循环——退出后,由于以前用户在售后上得不到保障,这给其造成巨大的品牌伤害。另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松下电器产品质量神话的破灭以及中国品牌在质量和技术创新上的全面崛起。
发展到现在,中国已经不再是供不应求的时代,而是一个供过于求,讲究消费体验的时代。以前松下电器以过硬的产品质量俘获了中国消费者,但现在中国品牌如海尔、格力、美的生产的产品,在质量上并不比松下电器差,在某些方面甚至已经领先。从百度搜索上可以看到,最近几年,在各地质监部门的抽检中,松下电器产品已经成为质量黑榜上的常客,这极大地削弱了松下电器的销售力,也透支了其品牌信任度。
作者:曾高飞 来源:法治周末 共2页 上一页 [1] [2] 松下电器召回部分进口平板电脑电池组 存在起火隐患 Amazon Go又添新伙伴 松下电器推出自动收银台 松下电器第二季度净利1199亿日元 将下调利润目标 特斯拉将与松下电器合作生产太阳能板 松下电器深陷质量门 危机公关欲减少负面报道 搜索更多: 松下电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