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HSTechnology中国研究总监王阳向《证券日报》记者指出,酷派今年上半年的国内市场份额在下降。“刘江峰接手后先是组织大调整,很多老员工去了ivvi。然后调整渠道库存又亏了很多钱。做了一些新产品,但苦于营销能力不够,卖得也不好。乐视又出了问题,酷派资金投入方面就紧张了。”
老杳也向《证券日报》记者指出,其实酷派最核心的问题就是缺乏运作资金。
5月31日晚,酷派集团发布了截至2016年12月31日止年度未经审核的业绩,根据公告,2016年其营收约79.94亿港元,相比2015年146.68亿港元减少了45.5%;公司全面亏损42.10亿港元,但回顾2015年,公司盈利23.25亿港元。
这份财报原本应在今年3月底发布,两次推迟后终于披露,现在酷派仍处于停牌阶段。
酷派在2016年的亏损早有预告,但超过40亿港元依旧惊人,根据公告,酷派最大的亏损来自两部分,其一是撤出了一家合资公司的投资,亏损18.37亿港元;其二是销售及分销开支,为10.09亿港元。
酷派手机或将消失
曾经辉煌的酷派也面临过多次转折,早在2014年,公司就区分出酷派、ivvi、大神三个品牌,分别独立运营,公司逐渐从一个品牌向集团转变,同时从销量为重转向利润为上的策略。从品牌的定位来看,大神主攻线上渠道、ivvi布局线下渠道,但如今,规划中的三大品牌都已“物是人非”。和奇虎360经过合资公司的纠纷后,酷派最后投入乐视麾下,而大神品牌归入360,随后逐渐被淡化;ivvi在去年易主,成为超多维科技公司旗下的手机,该公司致力于VR/AR显示技术的研究。
去年刘江峰进入酷派掌舵,也拉开了酷派和乐视的融合大幕,按照规划,双方将以“乐视+酷派”的双品牌运作模式展开运营,不过当下,两大品牌各自都危机重重。乐视自顾不暇,酷派只能依靠自己造血。
去年,酷派发布了cool品牌和改变者S1手机,用户定位均是年轻群体,音乐和游戏成为了最大的卖点,今年低调发布的酷玩6同样延续了这一新路线。不过去年就有手机销售人员在打开酷派手机后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和乐视手机几乎一样,系统外观都相似。”
也许,从那时起酷派就已模糊了自己的身影。
刘江峰曾为酷派定下过“五年三个一”目标:五年内酷派销量过亿,酷派手机重回行业第一。但骨感的现实很可能是,如果真如老杳所言,酷派手机或许将从国内市场消失。
(来源:证券日报 马燕) 共2页 上一页 [1] [2] “卖地”消息疯传 酷派手机能否自救? 乐视有难酷派遭殃 旗下地产能否成为酷派救命稻草? 酷派因8000万贷款被平安银行起诉 又是乐视惹得祸? 酷派遭平安银行提前催债千万 乐视想卖出却难找下家 乐视或再陷风波:酷派被平安银行民事起诉 搜索更多: 酷派 |